高夏芳修女:生于澳门,长于香港,在意大利受培育成为母佑会(慈幼女修会)修女,留学德国,获Münster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分别于罗马母佑宗座大学、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及香港天主教圣经学院教授新约圣经及圣父学
同时,根据《新约》和《圣经》以外的记载,他是耶稣的先人。无神论者一直认为,达味王仅仅是传说,现在终于有了古以色列的敌人而非希伯来作者刻写的碑文。
对新约信徒而言,基督就是那位“走过水面”的圣者(参阅玛14:25),祂是那位真正将智慧带给我们的人。【申命纪30:14】“其实,这教训离你们很近,就在你们口里,就在你们心里,使你们可以遵行。”
新教友可以按圣经的目录从玛窦福音到默示录(新约),或从创世纪到玛拉基亚先知书(旧约),我的读经体会是:初读概括内容,再读理清层次,细读理解词句,精读体会深义。
教宗再三询问在场的神恩复兴运动成员,今天是否仍然随身携带一本圣经,新约书? 在场人士答道:是!教宗说:不那么肯定,对么?要是没有做到,就请你们重新拾起这份初爱,常把天主圣言放在口袋里,提包内!
就如宗徒保禄,满怀救灵心火,书信(文字)福传用上了排场,新约27卷保禄书信和事迹几乎占了二分之一。教会发展到现在两千余年,假设没有浩瀚的文字资料的话,我们从哪里了解教会,认识信仰,相信耶稣?
他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关于祈祷的学校这一主题,这一次他以新约圣经最后一部著作«默示录»为主题,默想祈祷生活。
1969年起受聘在碧岳神哲学院担任教职,讲授新约导论、保禄书信、修道生活、大公文献、圣乐等科目,并着手翻译、编撰和出版圣经等各课程合适的教材,出版:《认识对观福音》等书。
《新约》“玛窦福音”中记载:宗徒伯多禄曾问耶稣说:“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
有人持以按基督道成肉身的形象来印证天主造人之初的目的,新约圣经中有很多章节让我们看到道成肉身的圣言在起初就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