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的或深远的势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即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玛8:38-39)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幅圣像变成了同一奥迹中的两个行为,也就是逾越奥迹中的十字架和复活、死亡和生命,以及罪过和恩典。虽然两个事迹的时间顺序颠倒了,但是却浮现出了天主的救恩计划。
教宗说:在耶稣谈到祂的死亡和复活,谈到与人性权力截然不同的天主的道路时,在伯多禄身上浮现出凡人的思想:‘他谏责上主说:…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玛16:22)。
痛苦和死亡也从对天主的信赖中得到意义,教宗在通谕中指出,基督信徒知道痛苦是无法消除的,但能从痛苦中领会到意义,能成为对永不舍弃我们的天主的信赖,这样一来,痛苦便成了信德成长的阶段。
我多么希望能够成为你的女儿,但现在没用了,因为我在痛楚中慢慢死亡。我只能想象那东西对你做了什么。我很想在我离开时告诉你我爱你,但我不知道那可以令你明白的词语。
天主圣三的画影围坐着一个祭台,在祭台上摆立了一个金色的圣爵,在圣爵里面则是画上一只象征基督祭献性死亡的血红羔羊的身体。
纪念不单有记忆,一个单纯记忆的意义,它也指出,我们每次举行这圣事就是参与基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
但每个人所渴望的内在生活却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出生与死亡、爱情与婚姻、家庭与子女;希望与信心、渴望与信赖、理想与信念,这些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很真切的。
人们的服装会变的,习俗也在变,旧的世界正在死亡,新的力量正在兴起,用不到我们悲观。在基督徒中间,尤其是基督新教中,情况正在迅速变化。
十字架上的死亡,决不表示救赎工程的失败,朝拜十字架时,我们已经窥见复活的曙光:“主,我们敬拜你的十字架,我们颂扬你的复活,因为你藉十字架带给世人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