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韦多总主教强调指出,亚洲大陆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基督信徒身份意识,“为自己的基督信仰感到喜悦和骄傲”。而这种喜悦,还应在爱德、对话与喜乐中不断予以见证。
当地基督信仰团体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援助、收容和安置难民的工作。 黎巴嫩宗座传教善会主任保罗•卡兰神父向本社介绍,我们在收容因政权暴力和压制而逃往的叙利亚难民方面积累了大批经验。
这种宣讲是基督信仰的根基(参罗10:14)。如此说来,有两个途径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基督:一个是交往,一个是学习。
她们的奉献是秉承修会的精神,去服务更多需要照顾的人。银庆修女25年来,在追随主的道路上持守不渝,完全放弃自我,委顺于主,将自己全心的交予修会。午餐后,举行了庆祝联欢,不同团体的姐妹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为此,主教团向各教区发出关于善度“圣体圣事年”的通知,希望各地“两会”协助各教区精心组织,大力推动对至圣圣体的敬礼加强教友对至圣圣事和圣体奥迹的教理培育,使之体认天主救恩的无穷慈爱。
基督的忠仆、司铎的好兄弟、教友们的好牧人———伯铎神父,您匆匆地走了,走得如此突然,走得如此地令人心酸…… “义人的灵魂在天主手里,任何痛苦不能伤害他们”(智3:1)。
(格前11:26)圣保禄宗徒用这句话告诫格林多的基督信徒们,“上主的晚餐”不只是单纯的分享聚会,并且———而且首先是———纪念救主基督的献祭。宗徒解释说,参与者就是与救主,即“宣讲者”的死亡奥迹结合。
我们想象一下一颗种子:小小的,几乎看不到,但植株长大了会结实。天主的话也是如此;我们想想福音,一本小小而简单的书,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它在那接受的人身上产生新生命。
虽然她是从中国古典的儒雅文化的角度来谈圣人的,但这种“神于天,圣于地”的观念,和我们基督宗教的精神,是相吻合的。这样看来,何为圣人呢?
编者按:《永恒的司铎》是真福施礼华神父(主业会创业人)1973年4月13日的一篇讲道词,原文很长,下设六个小标题:1、为何要成为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