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必然要发生的事件,我们是否常记心间?还有不可预知的猝死,是否常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是面向死亡而生活,死亡该是我们的老师:醒寤地珍惜在世的时间,善度每一天。”
记的有位女教友在祈祷中问主耶稣:“主啊!我不会福传可怎么办呢?请你教给我福传的方法吧。”她在默想之中,有一种声音在她的耳边想起:“你总会对别人说:‘信耶稣吧!’
但她们记住了老师讲的一句话:“你能为奥运做什么呢?”孩子们反复思量后,决定绘画献给奥运会。2005-2006年,武晓除了照顾弟妹以外,还当上了他们的小老师,教他们写字画画。
我记得病发时,玛嘉烈修女会一直坐在我身边,为我的病痛而祈祷。回家之后,由于我没有受洗证明,当地的天主教学校不愿录取,我便只能就读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马拉地语学校。
各个宗教的现实状况已经和图书馆里书上的记载有了很多不同,宗教之间需要以现实的方式互相了解,彼此对话。更何况,我教之中,尤其阿訇之中,真正了解他教者更是寥寥。
(罗12:11)以下的态度是《出谷记》中庆祝逾越节时所要求的态度:“你们应这样吃:束着腰,脚上穿着鞋,手里拿着棍杖,急速快吃:这是向上主守的逾越节。这一夜我要走遍埃及全国。”
《圣经》记下人的优点,也不隐瞒人的缺点。圣经记下某些人物失败的事迹,不表示天主同意他们的失败行为,当然我们不可因为天主没有表态,就可以走他们错误的道路,这是错误的读经。
尚记年幼时,常听大人们讲那个哑子大妈的故事。她姓什么叫什么,我一无所知,只知她生在一个虔诚的教友家庭,且家贫如洗,从小又是哑巴,因此终身不嫁。
您离去后,众教友们痛切而清晰记念着的,是您讲道时直爽洪亮的声音和时刻呈现在您脸上的笑容。您于礼仪中互祝平安时加入的字眼“请大家带着微笑”让一众的兄弟姐妹倍感亲切,绝不会苛责您对礼仪用辞的些微改动。
教宗也多次邀请在场的信友和朝圣人士重读这段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