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邀请大家继续为那些遭受自然灾害,并因此而生活在痛苦,疾病和身心遭遇不幸的中国和缅甸灾民祈祷,因为从这些人身上可以看到人类现世艰辛的步履”。
人有了心灵的满足,外在的需要与痛苦,相对的就会减少或改变,因为心的改变,决定了人对外在需要或追求的态度。而当人心向往耶稣时,外在的价值对他即会降低或消失。“训道者说:虚而又虚,万事皆虚。”
他使用的途径非常贫乏,但全部中心有天主的圣言、圣事和对人类痛苦和贫穷的极大同情。他每天在告解亭的时间甚至到了14个小时。阿尔斯的许多人重新找到了信德的光照。
基督的爱安慰一切受痛苦的人。面对各种挑战,需要克胜个人主义和孤立思想。需要加强对教会的归属感以及与牧人们的合作,以能够形成一个祈祷的社团,一个和睦、友爱和传播福音的社团。
他是没有牵绊的,视一切为虚无;他又是极富爱情的,把每个人的需要放在心中;他背负孤独痛苦穿行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他还必须释放自己的热情和光明来驱逐黑暗;他不需要世俗的安慰,他从淤泥中生长出圣洁。
一位难民对天亚社说:「当孩子问我为甚么要离开家园到这里来,为甚么失去了舒适的房子和汽车,为甚么没有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东西的时候,那种痛苦你是无法想象的。」
一如太阳在世界上升起,这婴孩要从罪恶、痛苦和死亡的黑暗中把世界救赎回来。我们今天也多么需要光明,需要这光!最后,被西默盎拥抱的婴孩是个反对的记号“好使许多人心里的思念显露出来”(参阅35节)。
教宗问候患病的长者(VaticanMedia)“耶稣通过祂的慈悲圣爱,让人即便在病痛中,无论多么痛苦和难以理解,也能抓住与天主相遇的机会”。教宗方济各于2月10日在他的“X”帐号上如此写道。
枢机最后表示,在教会和全人类遭受极大痛苦的此时此刻,“她的讯息更有现实意义”。
福音今天告诉我们:“宣报福音、授予洗礼、驱逐魔鬼、迎击毒蛇、治愈病人”(参阅谷16:16-18);总之,是为完成爱的工程,交付生命、带去希望、远离各种恶意和卑劣行径、以善报恶、亲近痛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