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於前一天3月12日接受梵蒂冈电台专访,谈及这位教宗的几个特点和圣座各部会在他领导下的改革工作。帕罗林枢机首先谈到教宗方济各与人相处的一个特点。他说,教宗谈话直率、平和,而且安详。
从一个人的出生、家庭背景、聪明才能,以及后天取得的社会地位和管理的财富,我们看到了人与人的不同。这些“不同”,让我们以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这些“不同”。
“吸气”、“呼气”这些间单的动作,自然地将我们的身体与思想联系起来,也将我们的外在与内在连结在一起。基督宗教也对我们的呼吸赋予一个神圣的意义。
有位老师馈赠我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儿童读物,名字叫《神圣的计划和永恒的玫瑰》,读之让人顿觉清爽,真有醍醐灌顶之感。
福传的目的是使所有人和整个的社会接受天主的旨意而得到幸福和救恩。也就是希望天主爱的统治被接受在人的心中,也使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和社会里把他的旨意生活出来。最后的目的是为了使天主的光荣彰显在人间和在天上。
教宗向医生们表示,「教会今天也是如此,不仅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陪伴你们,甚至敦促并支持你们,因为教会深知凡是对人有益的行动必定源自天主」。人类的理智和本质都是天主创造的。
(路4:4-7)这是多么精彩的诱人入彀的毒计,又是多么让人心跳的物质引诱!魔鬼知道,一些人对富贵名利的贪婪随着其数量增加而变得愈发强烈,甚至可以撕毁信仰的肌肉,瘫痪理智的机能,麻痹感知的悟性。
在耶稣的比喻中,家主“走出去召叫”人们前去他的葡萄园工作。教宗表示,“这位家主代表了时时刻刻召叫每个人的天主”。这是天主的作风,今天依然如此,而我们蒙召效法这个态度,走出去到人们所在的地方寻找他们。
犹记得我的中文老师解释了儒家传统学者之间的不同理论:孟子提倡人“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的;荀子提倡人“性本恶”——人的本性是恶的;董仲舒则提倡“性待善”——人的性格需要透过教育达致善。
上述两个报导中的案例虽然犯罪手段和做法不同,但都令人震惊,伤天害理。犯罪的人不是个案,也不是小撮,而是数百人的群体,比如造假就是多数人的参与;其伤害范围之大是全社会,涉及生活中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