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一边读、一边看、一边反思,有时我也会像影片中的安西满一样出现信仰方面的困惑:全能全知的天主看到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了吗?他为什么不立即解救他们出离水火呢?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先用圣经上的话来简单说明我们陪伴他人的角色,然后给大家读一封信,信的题目是:《我邀请你去陪伴》1、每个人都是软弱的,都需要他人陪伴 玛26:36-41记载: 耶稣同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革责玛尼的庄园里
(若10:11,14) 如果我们仔细认真地读一下第10章11-13节,我们会知道耶稣是位牧者的楷模,他愿意为保护羊群而献身的牧者。而接着与第12-13节有关那些雇工的牧羊人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沈斌主教(右)看望上海教区杜仁元神父圣爱:如果神父们在某些事上的理念与您不一致,您会怎么处理?沈斌主教:对一些事情的理念有不一致的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他翻到常年期第27周瞻礼六,即星期五的读经,将取自莱兰的圣味增爵(SanVincenzodiLerins)的CommonitóriumPrimum(第一个提示)的段落读给我听:基督宗教的教义也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如何拿出更新鲜更能吸引他们的东西,让他们喜欢到教堂来,如何给他们的工作减压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祈祷、分享、读圣书等,都应是考虑的问题。
[37]醒心:《读陈立夫先生言论有感》,《海潮音》第27卷第4期,1946年4月1日。[38]法舫:《佛教短评》,《海潮音》第21卷第5、6号合刊,1940年6月1日。
现在的阿梅每天读圣经,找机会外出学习教理,和姐妹们一起交流信仰的感动,对信仰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深刻。她说:“我要践行福音的教导,把耶稣的博爱精神传给更多的人,带领更多的人认识天主,活出信仰的真谛。”
当我们读“耶稣的童年史”时,我们许多时可能会发问,为何天主不以一个更直接和清晰的方式介入。但天主却透过各种人和事参与其中。若瑟是那位让天主透过他去看顾救赎历史伊始的人。
我不太明白怎么耶稣的“让孩童近我”成了孩童必须要领圣体圣血的根据。我已经说了,为得救只有洗礼有诫命的绝对必要性,而孩童自领洗到理智初开是不可能犯个人的罪的,因为他们尚未有能力运用他们的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