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神父是天主手中的一支笔,天主用他54岁的人生,31年的铎职生涯,写出了忠信、勤勉、牺牲、奉献、博爱、坚强、勇敢的真谛,我们盼望他早日荣获上主所赐的荣冠,并在天上,时时刻刻为我们转祷。
对弥神父而言,这并不是空洞的理论,他也真正把弥勒佛的慈爱和基督的博爱完全地融合在他的生命中,特别是与别人的交往中。
文致和主教等人为救助难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彰显了天主教的博爱、慈善。这种爱,即是人类共同的爱,是一种普世的爱,是一种体现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爱。
信仰,仁爱,责任,服务,分享,福传,博爱与幸福是我们新时代的精神,也是新时代的使命。这简洁的文字,却流露着理想的高远,承载着深刻的内涵,标识着目标的神圣,闪现着生命的灿烂。
在一个世纪人生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自己的一生为笔,以岁月为墨,书写着无私奉献和博爱的美丽人生。他就是我们最尊敬的亲人长辈,刚去世的郭夫德神父。
继而祖父建了一个很重要的机构,名叫辅仁社。辅仁社一九一三年在香山静宜园建立。一直办到一九一八年。辅仁社着重于人文学科,成了后来辅仁大学的前身。
我只愿意服事他,完全的服务于他的教会。超过半个世纪的生命,一个年轻的司铎成了一位暮年的至高牧者,不变的是对于教会的忠诚及对这个世界的爱。
在贫穷及遭遗弃者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基督的面容;我们爱并帮助穷人,我们就是爱基督,服事基督。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这世界不再有违反人性尊严、歧视、虐待之事,因为这些往往是造成赤贫的原因。
天主召叫普天下的人成圣,这个召叫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天主主动拣选一些人来更密切地追随 的子─耶稣基督,并成为天主特选的服事者和见证人。
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做的──从席间起来,脱下外衣,拿起一条手巾束在腰间,然后把水倒在盆里,开始洗宗徒的脚,表达了祂一生为了服从父的旨意,所显示的服务与恩赐的意义(参阅若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