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引证音乐家马勒(GustavMahler)关于传统的论述,说“传统是未来的保障,不是灰烬的守护者”。因此,传统“不是一个博物馆,而是确保树木成长、开花和结出果实的根”。
法国《费加罗报》提前报导了两位作者的论述,称这两位神长「秉持对教宗方济各的孝爱服从,怀著热爱教会合一的精神,来寻求真理」,捍卫司铎独身制,并且阐述他们认为不该改变这一制度的理由。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以目前的疫情为主题,论述了“医治世界”的必要性。
他也提出自己的新意说,“阅读这本书让我们联系到两个思想,即《愿祢受赞颂》通谕和教宗方济各在新通谕中论述人类兄弟情谊的主题”。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祈祷”的主题,这一次论述了“口祷”的价值。教宗指出,祈祷是与天主的“交谈”,在人与天主的交谈中,“祈祷成了话语、祈求、赞歌和诗篇”。
教宗这一次论述了抗拒祈祷的诱惑:我们祈求,却没有得到聆听。对于这个问题,教宗从《天主经》寻找答案。他说,耶稣教我们祈求的是,“不要按照我们的计划,却要承行祂对世界的旨意”。
在论述了弥撒的三个部分,即圣道礼仪、圣祭礼仪和领圣体礼仪之后,枢机请在场的人默观感恩圣事“有如基督在教会内的真实临在”。枢机问道,如何看待这个如此高深又难理解的奥迹呢?
这是教宗方济各在10月26日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论述的主题。神枯是什么?教宗引用圣依纳爵的话作出解释。神枯乃是“灵魂的昏暗、内心的骚扰、倾向卑鄙的事物,及由各种诱惑所引起的扰乱不安。
为了让我们对圣母的美德、圣德能够具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不妨摘录左汉中有关圣母敬礼论述中的一段:圣母是受造物之中最完美的一个。我们可从圣经、神修书籍,祈祷和默想中认识她的德行,然后加以效法。
而学术界也有论述指出,方济各给局限于纯政治、经济和科学范畴的生态环境辩论,注入了道德高度和对生命的一种虔诚。今年9月,方济各将赴联合国发表保护生态环境的演讲,并应邀访问美国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