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网讯5月11-13日,唐山教区卢龙堂区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信仰学习班。
我们要回应这份邀请,在我们的生活中接纳和包容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并坚信我们如此一来将在教会内和世界上见证那真实和喜悦的望德。
作为一个教友,最重要的是他的信仰是否根深蒂固。在一个不信仰的社会中,在一个信仰占少数的团体里,在一个有信仰会直接威胁、侵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而且自从有了信仰,幸福喜乐四个字就与他结下了缘分,成为了他面对伤害、驱散阴云的绝胜武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信仰能化解一切。有了对基督的这份信赖,天主的慈爱就是幸福人生的一眼活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她的信德很好,不仅懂得很多信仰知识,也能够在生活中去实践。其实,因着青春期的叛逆,在80后梁玛利亚的信仰旅途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惨痛经历,让她在地狱与天堂之间徘徊,最终才回归到主的怀抱。
更让我们兴奋的是神父的讲道,那一句句话,似乎都针对我们而讲的,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对待物质享受和精神信仰,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等等。慢慢地,我们对教会有了一点了解。然而这时侯,我和妻子的想法产生了分歧。
一位堂哥告诉我,信仰到我们身上是第六代,家族中曾经出过三位神父和两位修女。
我家祖辈都信仰天主,但受环境影响,我直至1982年才领洗入教。但是,我的长辈从小就教会我诵念早晚经文,现在还记忆犹新。圣保禄和奥斯定皈依的经验或过程也许不同,然而他们的模式却相去不远。
读后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则生命见证,更是一份值得我们细细反思的教材。吉纳神父曾说:“我不想做一个‘过气’的神父,我要始终做主的门徒。”这句话对我们所有神父具有深刻启发。
《像土豆一样的信仰》里南非农场主安格斯·巴肯(AngusBuchan),是一位来自苏格兰,在赞比亚经营农场的朴实农夫。由于赞比亚发生骚乱,不得不迁往南非继续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