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伊基托斯(Iquitos)的“耶稣受难慕道修女会”修女讲述了在一个地理条件恶劣但民风热情的地区传教的巨大挑战。
主给我们留下的不是神学讲义或有待实施的牧灵手册,而是激发人传教的圣神。圣神灌输给我们的果敢的主动性,引导我们去模仿祂的风格,这风格总是有两个特点:创新和简明。
不只对教会史,甚至对上至知识分子、下至贩夫走卒等各个层面的人类历史来说,这都是讨论的基准点。
旧约开篇5卷是法律书,接着16卷历史书(前9卷为以色列人被掳前历史,后7卷为以色列人充军回国后的复兴史),与之对应的是6卷大先知书,12卷小先知书(前9卷为以色列人被掳前历史,后3卷为以色列人被掳后历史
教宗然後谈到圣史路加关於玛利亚和若瑟献耶稣於圣殿的事迹。那时,西默盎和亚纳这两位非凡的老人忘记了年龄的重担,在耶稣圣婴身上找到了新的力量,新的任务:即感恩和为这天主标记作证。
上述所发生的事,讲话的依旧是上主,但践行的仍然是若瑟,而若瑟的行事又是这具有关键性,以致他如果有半点差错的话,新的救恩史都可能因而改写。
我们可以探究整个救恩史,可以研究全部神学,但是没有圣神我们无法明白。让我们明白真理的正是圣神;用耶稣的话说,是神圣让我们认出耶稣的声音: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随我。
书中其一重点,是详细检视福音文本,并提出学者的诠译,可算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对「基督苦难史」的反省,当中包括了耶稣的苦难、被钉十字架、埋葬、从死者中复活及其历史意义。
弥撒中由三位执事以颂唱的方式恭读了玛窦福音的耶稣受难史。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解释圣枝游行的意义说:这是走向巴斯卦大众节庆的路程,是纪念选民从埃及的奴役中获得自由,是最后终将得到释放的希望标记。
(伯前3:15-16)见证式:此方式在圣经中的典型代表是若望福音9章被耶稣治好的瞎子的见证,名叫耶稣的那个人,和了些泥,抹在我的眼上,给我说:你往史罗亚去洗洗罢;我去了,洗了,就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