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同教会一样,必须与基督有个充满活力、个人、真实及坚固的关系。圣座人员若不每日以基督的食粮为养分,就会成为官僚(拘泥形式的人、功用主义者、受雇的人):一个变得枯干,渐渐死去,被人丢到远方的枝条。
重点是笔者没有看到这些神父念日课的公共祈祷,也没有个人祈祷的时间。笔者多么希望是眼拙,没有看到神父向暗中的父以心神和真理祈祷。如果是属实的话,那教友寄望于他们的祈祷,献给他们的弥撒意向,将会怎么办呢?
同往常一样,教宗举出一则他个人的例子。他谈到自己在孩童时,有一次对学校的老师说了一句粗话。这位老师立即把他的母亲请到学校。母亲温和地请他向老师道歉,而回家後再同他理论这个问题。
因为个人的性别而受到不公正的歧视,不仅相反基督信仰,也不人道。不过,同等的尊严和同等的权利并不代表全无分别。那种无视男人和女人各自特性的一刀切式的平等,违背天主的创造计划。
另一方面,当代经济常专长於引人只顾享受个人幸福。家庭的巨大工作并未在预算中受到重视,这很自然!经济和政治在认可这方面的问题上相当刻薄。然而,人的内心培育和情感的社会交流正是以家庭的工作为支柱。
教宗个人也多次与死亡相对,应该比我们更深地洞悉了死亡的秘密。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遇刺时的一刻教宗早年生涯一直笼罩在亲人死亡的阴影中。童年丧母,少年失兄,青年亡父,自此孓然一身。
有圣德的生活不完全是靠我们个人的努力,更是天主圣三使我们成圣;天主圣神以他的行动激发我们,而复活的基督则把他的生命通传给我们,改变我们。
这些奥迹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身上真实可见,他的灵修精神清楚显露在他的个人生活和牧灵活动上。不只如此,他被召回父家的「哀矜的死亡」,正是在天主慈悲主日的前夕。五月一日也是圣母月的开始。
参与者在车辆行驶旅程中通过个人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彼此得到初步认识,在海滩中再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接触,夜晚在沙滩举行烛光祈祷以庆祝先教宗宣福,为青年、家庭等意向祈祷。
教宗于是表示,祈祷是举心向上,向天主开放心怀,同他建立个人关系。教宗结束这次要理讲授,邀请信友们在天主面前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