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弥撒圣祭就是明认主耶稣并纪念他为救赎我们于罪恶灾难中而受难赴死、第三日复活的神圣礼仪;领圣体是基督信徒领受灵性生命成长的神粮。
另外我在闪电教里有种体会,就是严格的精神控制,如不顺服,就咒诅你,让灾难临到你,有大多数的人,内心不想跟,表面还得支撑着怕遭惩罚,他们的信,不是为“爱”而信,而是因“怕”而信。
霎那间,我顿悟了一连串的大道理——看来,人世间的灾区并不仅限于永州和开县,而是遍布世界各地,人世间的灾难并不仅限于地震和水火,而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人世间的灾民并不仅限于失去了房屋和食粮的瑶族老乡,而也有失去了爱心
还有,痛苦和灾难伤害生命,而慈爱的天主愿意万有都获享圆满的生命(若10:10),二者如同水火,不能相容。 那么,这种误解究竟从何而来?首先来自对圣经文字过分肤浅的阅读和理解。
我要把爱奉献给他们,他们每个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快乐的生活,这次大地震东方汽轮机厂蒙受了巨大损失,绵竹的剑南春厂也遭受了很大的重创,我很心痛,让我们共同面对这场灾难,重建美好的家园。
在患难中,他以祈祷为食粮,每日默念那句“因我有罪降此灾难”,他将苦难视作与主同钉十字架的祭献过程,成为他“旧人消逝”的洗礼,如同小德兰的“神婴小路”一样,完全依偎在天主怀里,纵然被“踢到暗角”,依然怀揣等待复活的信德之火
新的数码环境,即所谓网际空间(cyberspace),让人能彼此邂逅和认识对方的传统和价值观。若要这些邂逅能结出美果,就应有真诚和合宜的表达方式,且要以留心和尊重的态度来聆听。
无论是个人的痛苦还是团体的困难抑或是环境的压力,都是对我们和我们是否忠于圣召的考验。
如何阅读圣经何时何处,多少多久,实战疑难及如何培养读经习惯 1、读经祈祷时,最好当然是有安静舒适的环境,但不一定要安安静静才可读经,否则恐怕没有几多个人都可每天看圣经了!
人在对待人和处理事件时总是受到团体和过去经验的影响,经验和知识常常左右我们的行为,然而,人还有超出环境的信仰。信仰就是知道人和万有都源于一个根源,看到人的生活境遇以外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