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拄着杖,蹒跚着行至一座耶稣受难雕像前,亲吻耶稣的脚,以此宣示认罪之真诚。——千载之罪、普世之过,他那老迈之躯能承担得起吗?
耶稣带领门徒来到巴尼亚斯,以私下教导门徒为重点,开始走向耶路撒冷的受难之路。
由此可知,耶稣在受难以前还能再三作出解释,但在十字架上祂再也无法作出任何解释。耶稣甚至不能解释祂正在呼求的是天父,而不是呼唤厄里亚。祂只能做一件事,即依靠圣神,让圣神去解释祂未能让人明白的事。
并可以从中发现,教会为什么从不抱怨、从未组织过抵制殉道的示威抗议,而是一如既往地将殉道者视为胜利者,因为他们在世世代代的历史长河中分担了耶稣救赎的受难。
天主圣三画像下方的圣龛壁画,乃是主耶稣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圣事之最后晚餐图像,四部福音详细记载着耶稣与12门徒共进晚餐的事迹,耶稣自献为世人之生命食粮,此圣事就此永留人间。
一位来自伊基托斯(Iquitos)的“耶稣受难慕道修女会”修女讲述了在一个地理条件恶劣但民风热情的地区传教的巨大挑战。
信德讯复活节是天主教会的重要节日,为纪念并庆祝耶稣基督受难、死亡与复活的伟大奥迹,太仆寺旗七号天主堂与普世教会一起庆祝耶稣复活。4月6日圣周四,是逾越节三日庆典的开始。
1617年,庞迪我神父写了一本《耶稣受难始末》,从其文笔看很可能是他与李之藻合作写成。
背面是三级台阶上的髑髅地十字架,这三层台阶象征着主耶稣受难的小山——髑髅地,也象征着信、望、爱三个阶段。
下午三时始,在肃穆、虔诚的气氛中公拜苦路、聆听主受难始末、朝拜十字架和隆重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