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默想耶稣苦难时,我们就有必要把焦点清楚地放在这段祈祷上面,在这段祈祷中,耶稣在他人性的灵魂中看了我们一眼,也体现了他与天父的旨意“合而为一”了。
我随身有一张传为教宗良十三准于罗马的一封耶稣基督的信,详细纪录了耶稣苦难,如头部受伤20次、流下的血滴达23430点等等,不论其是否属实,主耶稣身体所受之苦是确实的。
(玛4:4)于是他给女儿女婿发去了一则短信:你们失去了别墅、汽车和富贵并不可怕,最要紧的决不能忘记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苦难,决不能失去天主的宠爱。
她在隐修生活中以耶稣苦难为生活重心,她担任修会会长至辞世。圣十字架会贝塞修士(一八四五—一九三七)十二岁成了孤儿,他在加拿大进入圣十字架会,担任圣母公学门房四十年。
他并不是为了消除痛苦而来,也不是为了解释苦难而来;他来,是为了让自己临在于痛苦之中,临在于每一个受苦的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没有痛苦的经验,也就很难得到快乐的经验。
他们曾经一起修道,一起迈向神圣的祭台,一起热心为教友们服务,也一起经历时代的种种苦难,一起为主流过血、淌过泪……如今,他们终得团聚,将不再孤单,不再凄寂。
教宗特别期许青年「接纳那些经历巨大苦难后、前来日本寻求庇护的人」。他说:「你们的接纳将见证出,许多人眼中的外地人,却能被你们视为弟兄姊妹。」
一、圣枝主日(4月5日、基督苦难主日)本主日是主基督荣进耶路撒冷的纪念,因缺少信友参加,神父不举行隆重的游行礼仪,采用第三式即简短进堂式。
泽纳里枢机在这个机会上,藉着本新闻网吁请世人切莫忘记叙利亚人民的苦难。泽纳里枢机首先指出,「叙利亚许多民众心中的希望已然奄奄一息。很多人经历了10年的战争后,不再期盼经济的复苏和重建,失去希望。
直到耶稣受苦难的时刻,她也如此。教宗最后总结道,圣母玛利亚将一切默存心中,在与天主的交谈中将之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