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拥有类似于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目光,愿意「照顾遭遇不幸的陌生人」。教宗方济各于9月12日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接见《愿祢受赞颂》团体成员时重申了这些概念。
面对错综复杂的处境,「我们必须能跟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榜样。真正的领导人绝不会唯我独尊,却懂得聆听,不固执己见。『跟随我』是耶稣主要的教导,祂降生成人,并为了拯救世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因此,教宗邀请在场众人注视圣母玛利亚,她匆忙去见依撒伯尔因而揭示了天主的计划。教宗总结道:“我在祈祷中喜欢称她‘匆忙的圣母’:她丝毫不耽搁时间:她动身启程并且采取行动。”(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基督徒合一祈祷周从1月18日展开,今年的主题取自保禄致得撒洛尼人书信中的话:你们要不断祈祷。今年正好是合一祈祷周举行一百周年。
当天的福音讲述了耶稣在革乃撒勒湖的行动(参阅:路五1-11),教宗从耶稣的三个举动展开省思,即:看见、上船和坐下。
(若20:15)这位妇人是伯达尼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她是一位爱主的姊妹,耶稣受难时,她勇敢地站在十字架旁;在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第一个来到耶稣的坟墓,看望耶稣,她看到的却是空的坟墓
纳匝肋人耶稣的身体在最后几个小时所遭遇到的是怎么样的折磨呢?革责马尼山园 耶稣身体受苦是从革责马尼园里开始的。圣经上说,他“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今天举行伟大的奥迹,基督信仰的信德和望德的基础:纳匝肋的耶稣,被钉十字架者,已经按照圣经的记载,死后第叁日从死者中复活了。
今天举行伟大的奥迹,基督信仰的信德和望德的基础:纳匝肋的耶稣,被钉十字架者,已经按照圣经的记载,死后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了。
耶稣两次以他的名字呼唤他,这是特别且重大召叫的标记,就像祂对梅瑟(参阅:出三4)和撒慕尔(参阅:撒上三10)所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