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条道路我自己也陌生,也是一生的惟一一次生命的远航,但是,我的信仰和大家的信仰是一致的,而我作为神父的责任,一如在一个家庭中的父亲一样,要为这个家庭的美好生活竭尽全力,而在教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圣召
祈祷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净化人的心,祈祷也能给我们勇气、力量和耐心,祈祷能化解我们的偏见,驱逐我们的狭隘,消除我们的武断和不纯洁的动机,祈祷也能使我们向天主敞开胸怀,走福音的道路。
1997年,教区向外发出了求援信,最后集资20多万元在磨子山上重修祭台、围围墙、修水泉、整修道路,做了一系列的修缮工作。如今,磨子山一改往日的荒凉景象。
信主近三年,我经验过天主奇妙的大爱,也经历了魔鬼一次又一次的捣乱,这让我知道:跟随天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人领了洗,也并不是就进入了保险柜,魔鬼更不会轻易地甘心离去。
原来,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将爸爸还很年轻,那时候,他曾非常渴望修道,但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最终没有走上这条道路,后来儿子说要去修道,他非常支持,并且嘱咐儿子: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持守圣召不容易
智慧由上而来,我们却倔强地趴在地上寻找;智慧的真起点是切愿受教(智6:18),我们却喜欢哓哓不休地毁人不倦;智慧的肇基是敬畏天主(箴1:7;9:10),我们却喜欢崇拜偶像;智慧的泉源是天上天主的言语,她的道路是永久的诫命
愿耶稣基督临于我们基督徒的家庭中间,使家庭中的每一分子都能背起他的十字架来遵行耶稣所引导的道路。把基督徒家庭优良的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他们在街头巷尾,满头大汗地给各村村民宣传环保、健康知识,为老人义诊、理发、洗脚、修脚、按摩、发赠环保布袋,捡拾垃圾,清除道路障碍,他们弄脏了自己的双手却美了别人的心灵。
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次想像教宗从他牧职之初就使用的图像:教会有如「流动医院」,能够确实亲近人群,陪伴他们的成长道路。至于创伤和医治,我视之为陪伴的态度,那是聆听、对话和一同成长的能力。
潘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多年来,致力于各地方教会信友对《圣经》这部天书的研讨和学习,从而使参与者体会到上主的话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亮光、步履前的明灯、是真理、是道路,是我们信仰的源泉和宝库,更是我们信众超性生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