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传播福音的使命是从上主仁慈的启示中找到启发和目标的,而基督信徒大公合一的对话不能以人的智慧或精明的权宜策略为基础,但只能不断地以天主交付给教会的原始圣言为依据。
这不是别的,而是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于1965年即将结束之际,参会的四十多位主教聚集在这墓窟中,不但举行了感恩圣祭,同时也按照他们对梵二精神的理解,共同签署了一个被他们称作是《墓窟公约》TheCatacombs
为了建立此一敕令的永久性,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公元三二五年),在会议上表决通过父权、威权且反对女性崇拜的信念。
众基督徒迈向合一的旅途在大公运动方面,与会者则谈到「忏悔的进程」和「记忆的医治」。他们引用了教宗所说的「血的大公运动」,也就是说:基督宗教不同派别的基督徒共同为了对基督的信仰而献出生命。
不仅如此,殉道者来自不同传统的基督信仰,成为“基督信徒合一的种子,因为他们以鲜血表达了信仰一致的大公教会精神”(诏书20)。教宗方济各深切渴望在禧年中举行一项大公合一的活动,以纪念古今所有的殉道者。
要与其他在里约相遇的青年去体验这下一届世界青年日的聚会!你们要接受基督的爱,而你们将成为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见证人。我邀请你们默想这次聚会的主题「你们去使万民成为门徒!」
这种小型信仰团体并非仅是教会生活的补充,而是驱动堂区从“静态机构”向“动态信仰生命体”转型的强劲引擎,深刻呼应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梵二)所倡导的“教会是天主子民”(伯前2:9-10;《教会宪章》LG9
就这样,我和一位同工姊妹提前一天挨家挨户通知、打招呼,礼貌而又不失热情:我们是通远天主教会的,明天是礼拜日,下午5点,在花园村张春英家门口聚会,传耶稣的福音,邀请您参加,希望您明天把饭做的早一点儿,参与我们的活动
他存在于一个使徒团之中,他和其他神父并肩共处,共同建树大公的教会。在这封信中我切愿,也通过追忆我自己的修道院生涯,着重描摹出几点为陶成旅程甚为重要的几个思想。
在我看来,奥斯定能为今日大公对话作的贡献,尤其巨大,而且果断。奥斯定确实能打下基础,使基督信徒彼此合一的进程得以加速。此外,感恩圣事这重大主题与盎博罗削和基督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