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马槽里的圣婴,和平的婴孩,我们想到战争中最脆弱的受害者儿童。我们也想到老年人、受虐待的妇女、病患……。这么多的生命受到战争的摧残和伤害!
人们被震惊了,许多人掉下了无奈而悲伤的泪水,人们为亡魂祷告,为失踪者虔诚地祈福,为生还者———儿童、老人、青年,也为灾区慷慨地捐献。虽然,一些生命就这样停止了呼吸,但生者毕竟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这次,竟被她写的小小的儿童故事赚去我大半天的泪!我再次审视这些作品时,发现作者是有着坚定信仰、丰富感情、朴素生活、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对生活的洞察有着独特的视角。
在第二展柜展示的是张老退役加入天主教会后,认养儿童一览表、在全国各地成立图书室一览表及各国受助孤儿为表感谢给张老寄来的照片。1973年9月1日张老退役,卸甲离营的他从此走上了扶幼助孤之路。
当然,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什么儿童会受苦?"。教宗承认"对此我找不到解释"。
这是因为宗教具有普适性。这种普适性在三大宗教的教义中都有体现,儒教作为一种没有得到公认的宗教,能被多个民族接受也说明其有一定的普适性。这种普适性是什么呢?是尊重人性。
教宗最后说,当社会承认生命在年长、残疾、严重疾病,直至死亡时的宝贵性;当社会教导我们把生病和受苦的人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恩典时,这样的社会才是个真正的接纳人的社会。
辅仁大学校牧室为增进校内一级主管和教职员充实对天主教会的了解,每学期都开设认识天主教系列性专题演讲,这学期以介绍台湾七个教区为主题。
斐洛尼枢机继续强调,福传背景下,修女作为女性有着特殊的神恩,丰富了世界各地教会的传教性。
刘世功主教在讲道中诠释了天主教义里的超性三德,即信德、爱德和望德,引经据典,以此释怀望爱村的来历乃包含体现了教义对人完善自己品德,不断追求高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