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遇到复活有慈爱
2024-04-06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教宗国”特别强调主教和神父的世俗权利,以及今天的以权利衡量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社会潮流,有些人,甚至包括个别的主教和神父们,忽视了主耶稣所赐给的“圣事性权力”,忽视圣事的虔诚与神圣,忽视赦免人的罪的服务

准备末日
2024-11-15

通过每天的参与圣事和聆听教导,在其他兄弟姊妹们的榜样和爱心照顾下,我们会醒悟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远离偏差和错误的潮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洗礼的精神
2024-01-03

所有这些选择,其实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或者潮流所主导的“价值观”的体现。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都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推动着大众处世为人,度日拼搏。

访教会史博士田炜帅神父
2015-06-03

前7个月学习法国的文化课程,接着是一年的预科,然后进入了为期两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2011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基督徒如何对待清明祭祖
2012-04-01

除非基督教思想能融入中国,在大众的生活文化里生根,否则就仍然不能在黄土地上深入人心,基督教就只能永远处在整个社会的边缘,将被视为一种社会次文化

特稿:天主教对中国祭祖认识的演变
2017-03-30

祭祖或敬祖,是中国最古老、流行最普遍的文化习俗,也是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最容易产生礼仪冲突的关键所在。中文拜字不仅用于神灵,也表示对人的尊敬。中国远古先民时期,祖先崇拜就已经存在。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2012-02-14

[12]而明清之际传教士所介绍的西学其文明程度不低于华夏文化,其文化特点与华夏文化迥然不同,这样,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上就有了问题,原有的华夏中心论开始被动摇。

耶稣会士在华教育及伟大的天主教教育家和政治家 —— 马相伯的启迪
2020-09-25

在此期间,他与意大利耶稣会神父AngeloZottoli结谊,后者鼓励他加深对中国经典文化以及西方科学和文学的学习,并以利玛窦为榜样,在科学、文化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中西方对话方面进行努力。

从神学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
2016-11-23

在2016年3月24日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也结合了这段历史,针对“一带一路”的实施强调:“亚洲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不同名族,宗教,文化多样并存,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马:2014年罗马斗兽场圣周五拜苦路:基督的面容、人的面容
2014-03-27

他因为在地方捍卫弱小者的社会服务和赞成合法的文化而声名大噪;曾在组织犯罪率甚高的南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区的洛克里担任主教长达13年。他撰写的祈祷书《祈祷挑战黑手党》,曾引起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