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左至右:王和平,宗学宁,林慈华、申合修,任占军(1993)四、与中国的缘分林慈华神父和中国的缘分始于与一个中国教会代表团的相遇。
神学家将这些通谕称之为“圣母学的金言”。良十三世也因此而被称为“玫瑰经教宗”。教宗圣碧岳十世(1903-1914):“假如有100万个家庭每天诵念玫瑰经,整个世界必将会得救!”
也是教学相长,边学边教。这样就阅读了大量与保禄及其书信有关的研究专著,越教越熟,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约讲授风格。其实学生喜欢我的圣经课,远远胜过我的哲学课。
一方面,在我们许多人的生活环境中,天主(神)已经被各种学说和自己的选择而“排除在生活之外”,生命中已经没有天主了,人已经不敬拜天主了,走在了另一条没有信仰,没有永生的道路上了。
因为知道天主是我们的天父,所以,即使不了解有关神学和教理,即使不熟悉圣经,只要学会了和天主祈祷交流,就够了。祈祷使人成为基督徒;祈祷使人成为属于主的人。
它首要的泉源数据是圣经、教父、礼仪和教会训导。它的功能已被确定为‘各地方编订教理或综合摘要的一个参照本’。
这计划是天主上智的「安排」,圣保禄称之为「奥秘的计划」,而教父的传统则称之为「降生圣言的工程」或「救恩计划」。
教父们喜欢用动物反刍的形象来形容这种操练。这意味着对圣言的细细品味,就像玛利亚那样把天主的话默存心中,反复思想(路2:19)一样,直到让圣言浸透和触动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即完全的自己。
如1933年2月,太虚在一次题为《学佛先从做人起》的演讲中指出:有国家和军队,就可以抵御外敌入侵,弥除奸逆内乱,若无国家,不但外患无法抵御,国内人民的生命也没有保障,生活也没有安宁,所以我们要报答国家恩
通过这种学术对话,尤其是中国的政、教、学三界,以及和香港学者们的对话,能够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到共识,或者交换彼此的看法,这样有利于我们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了解国情、适应国情,如此,宗教可以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更有效地发挥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