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主教团主席以当天弥撒经文中「平原」的图像做比喻,描述耶稣在阿诺河畔的佛罗伦萨宣讲:「上主这几天临在于此,再次对我们牧者和所有与会代表谈论救恩」。
我先前已准备好了陪伴临终者的经文,我们一起祈祷了大约15分钟,而本笃十六世越来越上气不接下气,明显看出他的呼吸越来越不顺。我看着其中一位医生,问说:‘现在,进入了临终状态?’
司祭职的基本主题强调了所有受洗者参与基督的司祭职,以及领受圣秩者的牧灵服务。”
邢台教区炼灵中保圣母会会祖真福主顾玛利亚在创立修会的过程和她自己的生命经验中,深深体验到天主的上智照顾,因此,她要成为上智照顾的照顾者,成为“天主的伙伴”,用自己的祈祷、团体生活和使徒服务参与天主救赎受苦灵魂以及世人的工作
教宗解释说:“从福音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行文中的要义,那是望教者走向圣洗圣事的过程。这在古代教会中也称作启迪或光照。
教会礼仪年是根据天主救恩计划,因此应该感应在信者的经验中,如同阳历或阴历自然反映在人的生活上。后者不容多去讨论,至于教会历值得信徒敏感地反应。
教宗指出,罗马富含普世精神,“为仁爱效劳,慷慨好客、亲切友善,款待朝圣者、游客、移民,以及处境十分艰难的人:极度贫困者、孤独之人、病患、服刑人和被排斥者,都应该是这一精神最忠实的见证人”。
再具体点来说,我最后一次去探望一个孤独的人或病人是在什么时候——每个人在心里回答——或者我最后一次为符合那曾要求我帮助者的需要而改变我的计划是什么时候?
今天福音在给我们谈论耶稣,那降生成人者时,告诉我们说:“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胜过它”(若1:5)。这让我们记得,天主的爱是那么强而有力,没有任何东西能胜过它。
在辅导时,导师应注意受辅导者的行为模式,他的整体生活,他的价值取向,这样会有助于受辅导者摆脱个别行为所造成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