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便许愿希望能够多学习圣母的静默、温柔及了解别人的需要,因为这些美德正是我所欠缺的。但是多年过去了,惭愧的很,我还是老样子,只是在为人服务时,常把圣母当作宣讲的主题。
鲍斯高神父于是对他说:“要是你现在变成了瞎子,你想不想听天主的圣言呢?”这个人随又叫喊说:“我们想看看,谁有本领弄瞎我!”话音刚落,他已经看不见他身边的同伴了,就高声叫道:“我看不见你了,哎哟!糟了!
尤其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我很自豪地说:我洗过,并且从中体验到了爱的真谛。
我想明确一点:首先,只有两个教区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到他们领导的轮换(闽东和汕头);应该这么做,我希望在不强迫的情况下,不仅是形式的合一,而且是真正的合一。地下状态消失了,但参与其中的人并不消失。
相反地,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这个意愿的出现是为了逃避一项工作或委托给我的一份职责:每次我该当洗碗或打扫房间时,我就有要祈祷的极大愿望!这种情况发生在修院,对吧?
默想祷文中也告诫人们不要对近人的需要无动于衷。作者赞祖基夫妇在默想耶稣背负十字架的一处写道:每当我们不相爱、彼此指责、不宽恕对方和不再为对方着想时,我也增添了你的疼痛,我们身为夫妻的人和家庭也有责任。
他们说:『不行,我们不能做这件事,这个行不通,不可能成功。』入口处彷佛写了『禁止进入』:一切都因恐惧而禁止。你进入这个团体时,会闻到污秽的空气,因为那是生病的团体。
最后父亲临终时,把儿子拉到跟前说:老三啊,你是我的好儿子,我把四间平房全留给你了。这时其他几个姑娘很不满,说我们的家产被他独占了。
这是一种“妥协意识”,这种意识会在修士中间形成一种“无言的约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互不告发。主教说的一点不错。
在这机会上,丁东道主教向梵蒂冈电台表示,信仰能帮助现代的人不逃离痛苦,却与教会团体分享痛苦。他说:答:无论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地方,困难总是有的。新颖之处是,教会称在这些困难中都有天主的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