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雪灾和赈灾,我们教会也应该回顾和总结经验。 这场雪灾始于2008年1月中下旬。海外教会传媒天亚社1月30日最早关注中国雪灾,三次连续报道。内地教会信德网1月31日最早采访灾区教会的救灾工作。
这些孩子都是市内三十多个收容中心的孩子,在非政府组织专门为他们组织的娱乐游戏活动中收到了意外的惊喜。与爱同行旨在为六万名儿童赠送爱心鞋。展开这一活动四年来,三十五万两千多名贫困儿童受益。
当时的教会处于艰难时刻,那时的新经验不见得有积极正面的成果,而且在某些地区修道圣召数量减少,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然而,希望占了上风,而且时至今日总是获胜。这份希望立基于奉献生活恩典的美好。
教宗继续向主教们表示,印度教会拥有众多的机构,通过管理上述机构的司铎、修会会士和平信徒的爱德及榜样,充分体现了天主对人类的爱。
由此种种而形成教会的所谓“礼仪日历”。又是一年伊始,所以把教会的礼仪年详为介绍,呈给各位读者。礼仪年的起源礼仪年并非自教会开始就有如此规划好的结构,而是由一核心逐渐演变而成的。
新手谕也表示,“在一个由教区管辖的新修会或新团体是否得到教会承认的进程中,宗座的职责在于陪伴牧者进行分辨,同时为鉴定新创团体宗旨的确实性作出最后评断”。
本届主题为新福传的使徒大会,旨在推动教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新福传、认真分析反思高等教育机构的福传现状、协调高等教育机构内现有福传团体的工作,并对未来新福传工作作出指导。
正委会孔令瑜对天亚社说,中年人一般都会渴望安稳的生活,如今他们也出来参与政制的讨论,是因为明白到政制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涉及下一代的前途,而这一群人的参与是对社会的一个警示。
本堂董伯承神父在讲道中勉励大家:“十字架是光荣的标记、救恩的泉源,今天,我们为钟楼举行荣升十字圣架,让我们以此为契机,重振信仰生活,在这古老悠远的教会沃土,结出信德丰硕的果实。”
梁维基说,教会内的各种婚姻课程能响应不同婚龄及培育需要──夫妇恳谈会以及其他人格成长课程等,能深入探讨原生家庭及个人成长;而启发课程的婚姻部份则可以满足未能付出一个假期或一整年时间上课的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