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主日天,全天4台弥撒,弥撒奉献礼时,祭台下边一边一个献仪箱,主教、神父带头奉献,教友们随后排成两队进行奉献。
5月2日主日,教宗带领信众诵念天皇后喜乐经时,提到传统上5月份信众对童贞圣母玛利亚的敬礼,以及在一些重要的圣母朝圣地诵念玫瑰经的活动。在这背景下,教宗特别提到缅甸教会提出的倡议。
当本堂神父身穿红色祭衣平卧祭台前时,教堂内鸦雀无声。有位初次参与苦难礼仪的教友告诉笔者:我当时看见神父平卧在祭台前时就感觉是我们的救主耶稣当年的跌倒、受鞭打而浑身是血的情景,泪水不由自主地挂满脸颊。
这庄重的礼仪是感动人心的,特别是4月6日(星期五)下午3点钟时,本堂丁神父详细讲解了耶稣的受难史,随后朝拜苦像时,教友们排成两列,从教堂中间巷道直到祭台前,个个都是进行三跪拜,含泪亲吻耶稣苦像,这种神圣的感人场面
例如,有一位司铎举行弥撒,及至奉献时才发现没有面饼,叫人去拿,结果辅祭员怎么也找不到,主祭司铎不得已,只好穿着祭衣亲自下台去拿取所需。这样举行弥撒,成何体统?
教会人士出席有关普选与佔领中环讲座时指出,本地基督徒长久以来都关注民主进程,面对最近一轮有关争取普选的行动,教徒可按良心及福音教导去诠释公民抗命。
当她16岁时,在母亲的提议下,与一名亲戚前往花地玛朝圣。在那里,一切都改变了。她继续参与赛事,但已注视着「万君之王」——耶稣基督。
持续不断的与他人对话、与耶稣交谈,即使迷失方向时也继续交谈,使我们共同走向合一。祷词耶稣基督,我们喜悦的宣告在祢内的共同性,感谢祢邀请我们与祢进行爱的对话。
有人说:感到耶稣爱我时,我就喜乐,但有时忧愁会胜过喜乐。那么,到底我是不是喜乐呢?很多人无法回答。什么是喜乐?真正的喜乐并不是每天在外表上的乐呵呵。
我们探访这些宝贵的生命时,学习到他们面对生活的那份坚强、乐观、耐苦,不怨天不尤人的生活态度!在十字架下仰望被定的耶稣时我们看到他们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