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所谓的学者,在学术上没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树,一味赶时髦,抢风头,惟利是图,骨子里比一般商人更是一个市侩。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
最近在读布赖恩·克罗迪舒克神父编著的《德兰修女:来做我的光——加尔各答圣人的私人书札》中,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修女的信仰追求和内修生活,以及修女在祈祷中与天主的神秘关系。
这点我们也能在他的生命中找到:连同他的哥哥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一起回应耶稣的召叫(参阅玛4:18-22);坚固宗徒们追随上主的意愿(参阅若6:68);治愈遭受病痛者(参阅宗3:6),推动和鼓励福音的广传
孝贵守先训,敬须追本源。康熙大帝给北京西什库天主堂的题词是“万有真原”。所以认识、敬拜天主,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外国文化讲:有了人,宇宙便完全;人和其它万物的区别在哪里?人有灵魂。
一直以为父母也应该跟我们一样能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新的科技、新的信息、新的理财观……直到最近几年才知道他们追的蛮辛苦的,遥控器太多太复杂、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完全陌生的理财工具……直到最近几年……知道为了怕我们不耐烦
我们应相信他、效法他,追随他,依赖他,直到今世生命的终结。
教宗指出:“每年,在四旬期开始的时候,这段关于耶稣在旷野中受诱惑的福音内容提醒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追随上主的脚步与邪恶之神作战。”福音“显示出耶稣自愿面对诱惑者并战胜了它。
的确,仅通晓先知经文不足以收听到天主频道;人必须让经文们进入内心内,让天主圣言激发追寻的渴望,点燃仰见天主的渴慕。
宣发圣愿时,生与死之间的对恃即化约为“为天主之爱作见证”,接下来,是用一生来践行、成熟自己那追随上主的承诺。
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慎,害怕和谨慎;终,结果和寿终;慎终:父母寿终时,须依丧礼,谨慎治理丧事。父母之丧,以哀戚为重。又称:丧尽其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