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身为台湾光启社(以外制电视节目而闻名的广播电视台)副社长的丁松筠会唱闽南语歌曲《烧肉粽》,会演连续剧里的各式阿兜仔(指外国人),包括清朝画官郎世宁,还在电视上教美式英语。
她们决定要大力宣扬伊蕾娜的故事,通过广播报纸,寻找那些在战争中被伊蕾娜救出的幸存者。很快,伊蕾娜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许多的幸存者聚集在一起,回忆当年伊蕾娜的义举。
音乐不是因为陌生而打动人,而是因为熟悉,曾经在广播中听到的这句永远难以忘怀。与三圣会晤,之所以内心受到触动,庶几而言,也在于此。因为熟悉,而非陌生。
看表演成了听广播,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教友们仍没一个人站起来,他们不是不想看,只要也站在座椅上就什么都有了。但他们更看重背后横幅上的“天主教会”的名誉,要让全场观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形象。
最近这些年,从利玛窦神父的纪录片到汤若望神父的纪录片《他与帝国同行》(2009年台湾光启文化中心和浙江电视台联合制作),再到三集郎世宁修士的纪录片《紫禁城里的米兰画师》(与江苏广播电视台合作)等,每当丁松筠与其团队及其合作伙伴完成了其中一部
人的生活种类千奇百变,每天的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杂志书籍,都在向我们推荐一个个“新的”、“高级的”、“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被社会潮流牵着鼻子疲于奔命,捕风捉影,企图得到更好的生活。
包好后,就在喇叭上广播请老人们去村委会领饺子,拿回家自己去煮。
我们有传播办公室,通过印刷品、广播、电视和数码平台将福音传播给每个人。这对年轻一代尤其重要。但工具终究是工具。如果我们没有在信德驱使下的人,再好的工具也不会带来真正的转变、也不会触动任何人的心。
他不能进堂望弥撒,就听广播中的讲道和弥撒,听录音,听光盘,听别人读书报,每周日在家领圣体,如今他又顽强地活了近四年。天主也格外垂顾他一家人,儿子中专毕业找到好工作,妻子提前退休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
每年复活节,我们的祈祷会都举行受难节崇拜,由台电广播。我们着重说明耶稣钉死以后所发生的事件,当时除了羞愤自缢的加略人犹大之外,使徒们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属灵伟人,并具有惊人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