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9年世界两极对立消解后,新闻消息传播开始全球化,因此激起全球普遍关注贪污腐败的现象。
额我略大学在解释开设这课程的动机时写道,在全球化的当代出现了这悲惨时期,事实上,在这时期,“再次浮现出有关天主、时间、人、教会和生活的重大问题。为什么有罪恶的奥迹?为什么有这痛苦?
讯息并没有掩饰航海业在“高度全球化”世界中存在的“深刻矛盾”。(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因为人总需要天主,即使在科技主宰世界和全球化的时代也一样。教宗最后吁请各地的主教弟兄们为全教会的需要开放,在世界上平均分配司铎。
细读此段经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信仰经历的五个阶段:冷漠、尊重、接纳、皈依、福传。第一个阶段:冷漠。圣经原文(5-9):他必须途经撒玛黎雅。
在全球化裂痕加深、生态危机加剧、人际关系日趋疏离的今天,这篇祷词在圣神的“意愿”(罗8:27)中和圣方济的“叹息”(罗8:26)中,以其朴素的智慧和深邃的辩证思维,持续塑造着追求和谐与成熟的灵修生活,为今日基督徒提供了一条从自我破碎走向生命整全的道路
教宗说,他们不让自己的心在冷漠的安乐窝中麻木,而是渴求光明;不被拖入怠情,而是被向往新的视野所点燃。他们行动的秘诀在于渴望,而渴望则表示“寻求那越过即刻能实现、能看到”的事物。
教宗吁请众人为日常生活中的不公义、不平等,为贫困弱小者时常遭遇的压迫和冷漠而感到羞愧。当天的主日福音记述了富翁和乞丐拉匝禄的比喻(参阅:路十六19-31)。
确实,我们常祈祷,却常常不能得到天主的垂允,是天主冷漠不眷顾我们吗?还是我们对天主不相信?或说信得不够?
帕罗林枢机勉励新闻工作者建设对话的桥梁,不要扩大冷漠思想,拒绝使用表达暴力和不容忍的语言以煽动冲突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