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礼仪的第一篇读经选自《默示录》,圣若望宗徒看见有一大伙群众,没有人能够数清(参阅:默七9)。教宗解释说,他们是圣人。他们从天上唱的颂歌如同我们在弥撒中咏唱的《欢呼歌》。
此外,平托总主教还解释了圣保禄宗徒的书信集和圣若望宗徒的《默示录》,以及其中的意义与象徵。 学员们在本次圣经课程中体会到青年能为教会生活作出的重大贡献,尤其是透过在堂区推动的「传教活动」。
若望默示录14章3节描述十四万四千歌童,羔羊座前共唱新歌,巨响如雷,震撼天地,更见其对圣乐伟大场面的憧憬。
教宗说,《默示录》描写美丽之城巴比伦的陷落,她是尘世豪华、自负和权力的象征(默十八1-2,21-23;十九1-3,9);《福音》则讲述圣城耶路撒冷的毁灭(路廿21-28)。
内部壁画揭示了圣经从创世纪到默示录的内容。部分画面还记载了地方教会生活片断。如乍得内战期间基督徒的见证,充分揭示了蒙戈宗座代牧区的福传历史,堪称是蒙戈使徒大事录。 建筑采用的石料全部来自当地。
教宗的弥撒道理就发挥这三位总领天使与主教职务的关系,教宗说:“在古代的教会,甚至在《默示录》中,主教被视为他的地方教会的天使,这表示主教的职务与天使的使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还有,《达尼尔》、《默示录》也是典型的启示文体。默示录的作者若望看见天上的异像,天主用这些异像来说明将来天上所要发生的事情。天主为什么不用语言、文字来描写天上的事呢?
若望在默示录中进一步的指明,这位主耶稣就是阿门(默三:14)。祂不但在末世作真实的见证,而且祂也正是那位宇宙的创造者。祂就是天主。
《默示录》第十二章中归纳了天主之母和教会之母之间的关系:身披太阳的女人在痛苦中生产了。这一玛利亚学的奥迹是白冷城奥迹扩充到了宇宙的奥迹。世世代代降生的都是新的基督,由此,将人类聚集在其内。
罗马教区合唱团指挥弗里西纳蒙席希望这场音乐会没有歌手和听众之分,全场七千名听众能与合唱团同声歌唱,如同《默示录》中所说的梅瑟的歌曲和羔羊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