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位修女解释说:「主徒女修会的魅力不是社会使徒,而是祭司和礼仪,尽管如此,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的存在都是见证,我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幼时矢志追随基督,进凤翔修院及上涧子总修院司铎培育课程,于1946年4月21日晋铎,永为祭司。
一个祭司和一个肋未人走在同一条路上。他们是在耶路撒冷圣殿服务的人,生活在神圣的空间。然而,朝拜活动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导向为怜悯。的确,在成为信仰事件之前,同情是一个人性问题!
7个子女担任的职务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他们以送葬祭司的身份献上祭品,如此与确保永生的阴间有了超自然的接触,亡者因此可在九泉之下继续生存。
(图GettyImages)被掩盖半世纪的内容《死海古卷》里包含许多令人震惊但却被掩盖了2000年之久的记载,例如天主早已弃绝耶路撒冷的祭司和圣殿职事。
多少圣堂和其它敬拜场所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而且攻击经常发生在众信徒和祭司聚在一起祈祷,举行礼仪庆祝的时候:这违反了宗教自由的基本权利!
古代犹太社会里只有三种人能受傅,即先知、祭司和君王。耶稣什么也不是,但他一身具有三种人的特性,他是先知,为世人指明道路;他是祭司,为罪人解脱罪恶和诅咒,除灭恶魔的作为。
教宗援引圣经上慈善撒玛黎雅人中的反例指出,应当服侍圣殿的祭司和肋未人,竟然没有察觉这座圣殿包括所有他们遇见的穷人。也就是说这种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危及所有人:危及教会人士,危及所有安于自私自利的人。
教宗援引圣经上慈善撒玛黎雅人中的反例指出,应当服侍圣殿的祭司和肋未人,竟然没有察觉这座圣殿包括所有他们遇见的穷人。也就是说这种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危及所有人:危及教会人士,危及所有安于自私自利的人。
你以为这三个人(祭司、肋未人和善良的撒玛黎雅人)当中,谁是那个遇见强盗者的近人呢?”。这位精于法学的犹太人,在听了耶稣的比喻后,仍不愿如此作答:“是那位撒玛黎雅人”,而说“是怜悯他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