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三、洗者若翰--旷野里的呼声若翰的蒙召,标志着默西亚时代的开始。约在公元27或28年间他离开家乡,隐修在约旦谷南部的山区,度着一种精修刻苦的生活:以兽皮为衣,以蝗虫和野蜜为食。
带领这次避静活动的耶稣会士博瓦蒂(PietroBovati)神父当天省思了两个主题:“穿过黑夜”和“在旷野中行走”。他说,黑夜能让我们感到恐惧,旷野则是我们经受考验和天主彰显慈爱的场所。
(接上期)神枯正好与神慰相反,依纳爵总结为,“灵魂的晦暗、内心的骚扰;对卑污世物的趋向;各种煽动和诱惑惹起的不宁;引人失去信心、没有希望、没有爱情;觉得整个灵魂慵懒、
无论神慰,还是神枯,二者都是我们祈祷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经验。其实,何止普通的我们,即使救主基督以及他的宗徒们也一样经历过类似神慰和神枯经验。退省期间,默想耶稣在约
教宗表示:“这是耶稣的道路,《马尔谷福音》以其特别的方式总结说,祂在公开传教前进入旷野四十天之久,受撒旦的试探。圣史强调‘圣神催促耶稣到旷野里去’。
在将临期第二主日,福音给我们谈论的是耶稣的前驱洗者若翰(谷1:1-8),并把他描述成“旷野中的一位呼喊者的声音”(3节)。
若耶稣前去旷野40天,在那里守斋、受试探,我们该做什么才能效法祂?他说,对我们而言,前往旷野就是选择静默时间,为自己寻找空间,站在天主面前,找到最真实的自我。这就是圣奥斯定所称的返回内心。
教宗在讲话中谈到“旷野”与“声音”这两条路,他强调,这两条路看似相距遥远,却又相互交错,因为如果说旷野是“静默和本质所在”,那么声音则是“我们心中所思所想”的表达,是在剥离多余之物后的思考成果。
亚当和厄娃就是在这些诱惑之下,背离了天主,并从乐园流落到了魔鬼和欲望横行的旷野。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月22日,圣灰礼仪当天的公开接见活动中,形容教会「在世界和历史的『旷野』中行走」,并劝勉信众在四旬期找到「新的勇气」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教宗强调四旬期「是作出成熟决定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