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神父拯救幼童的行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支持,2001年和2003年,卡伦神父还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欧羽摘自8月25日《环球时报》)
原籍阿尔巴尼亚的德肋撒修女生前在印度东部大城加尔各答为穷人服务,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她在1997年云世。梵蒂冈已在今年10月册封德肋撒修女为真福。(傅铎摘自《中国宗教》2003/8)
为纪念“穷人的母亲”及“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奖人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诞辰百周年,9月14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驻联合国这个组织的常任代表在法国巴黎共同举办纪念活动。
教宗方济各3月21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活跃的阿根廷人权工作者、198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AdolfoPérezEsquivel)。在受教宗接见后﹐埃斯基维尔在记者会上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撒撒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她爱人的一生:德撒撒,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27岁成为天主教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1997年去世。
仁爱传教修女会由已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肋撒姆姆于1950年创立,目前共有4000多名修女。
曼德拉因反对种族歧视而蒙受27年的牢狱之灾;1993年南非政府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他于同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并于次年1994年当选南非总统,该国国内的和解进程就此展开。
此外,基金会授予马耳他骑士团总会长马休•费斯汀二O一一年度和平奖。
在她有限的生命里,她获奖无数,其中包括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肋撒姆姆(又称德兰修女或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出生在阿尔巴尼亚。
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爱因斯坦(科学家、和平主义者,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弥留之际,在1955年签署《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德肋撒(天主教仁爱传教会会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