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地化问题礼仪本地化在中国应避免两条路线:一是忽视精神面貌而只注重琐碎的仪式的改革;二是没有原则地完全适应本地的旧风俗习惯,或丧失立场地去迎合时代潮流。
日前,著名青年经济学家赵晓指出,未来15年到20年是中国福音化的关键时期,基督徒人人当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如今,中国人正在将这一精典剧目真实上演: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到非洲投资,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开始关注非洲这块神奇的大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
[1]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基督徒可以有为吗?我认为今后要是在这样一些方面做些调整与改变,中国教会和信徒还是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罗马天主教宗方济各8月18日结束了在韩国的五天访问,他在离开的专机上表示:如果可以成行,他明天就愿意访问中国。赞同阻止伊斯兰国暴行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教宗方济各说:你问我想不想去中国?
这位自幼酷爱自然又对探险活动一往情深的年轻人,36岁时便被法国天主教会派到中国来。除了传教外,他把主要精力放到了3次在中国内地的科学探险中。
中国适龄男女的结婚率在下降,更多的男女结不了婚、成不了家,但是离婚率却在上升,更多的婚姻在解体,更多的家庭在破产。中国成为世界离婚大国,中国婚姻和家庭的脆弱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后代健康成长。
而具体到服务教会的司铎时,《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则明确指出:司铎们在领受圣秩时所得的神恩,不只准备他们去实行一种限定的狭小使命,而是广大普遍的救人使命,‘直达地极’(宗1:8),
泰国教会虽然是该国的少数团体,仅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0.46,但是教会已开始派遣她的传教士到外地去传教。
但他在回答与中国关系问题时证实了某些行动正在展开、继美国和古巴缓解后方济各的外交现在转向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