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说:“你们应该洗涤,应该自洁,从我眼前革除你们的恶行,停止作孽,学习行善,寻求正义,责斥压迫人的人,为孤儿伸冤,为寡妇辩护。”
人们忽略她,甚至不为她伸冤。孤儿也如此,外乡人、移民也同样。他们都遭到相同的待遇!这种情况在那个时代很严重。面对判官的冷淡,寡妇使用她的唯一武器:不断地去纠缠他。她正是凭着恒心而达到了目的。
一如《箴言》中所说的:恒行正义,必走向生命;追求邪恶,必自趋丧亡(十一19);又如耶稣在不义判官和寡妇的比喻中所说的,她经常去见判官,央求他说:请你制裁我的对头,给我伸冤罢(路十八3)。
他们深信不疑:天主“必很快为他们伸冤”(路18:8),就像他们为耶稣所作的那样。可是,宗徒们并未就此止步。十字架虽然可怕,但它却是基督生命的一部分。
祂愿意为我们伸冤,回应我们的渴望,前提是我们要有那份坚持到底的信德。耶稣今日不是只是教我们祈祷,而是教我们一种生活方式——在信德中不断地、不懈地、喜乐地、全心地与天主对话。
但当他想到时刻与他同在的天主时就感到极大的安慰:我虽然含冤受苦,但全知的天主明白我的冤屈,他知道我清白无罪,他会为我伸冤。
在圣经中,“审判”这个动词常常出现在受压迫者的祈祷中:“上主,求你为我伸冤,驳斥残酷的人们”(咏43:1)。受压迫者不是害怕审判,而是渴望审判。
「除非至高者答应,为义人伸冤,执行正义,他决不离开。」释义:天主会为义人主持公道,只要他们持守正义,祂就不会离弃他们。灵修:此处提到的“义人”在圣经中指那些依靠天主而生活正直的人。
依撒意亚先知的最後几句话说得真好:停止作孽,学习行善,寻求正义,责斥压迫人的人,为孤儿伸冤,为寡妇辩护(依一16-17)。你们想想许多来到欧洲的难民,他们前途未卜。
呼格的父母为替儿子伸冤,从此开始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0多年。在极度绝望之下,走投无路的母亲几度想寻短见,随儿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