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圣体圣事便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所有的人都被邀请,没有任何限制。这种论调会很快导致对教会圣体圣事的抨击,因为我们说:圣体圣事不可能具有任何与忏悔的态度、甚至洗礼相关的条件。
我的印象非常正面,我遇到不同的人,看到大家都很开放,有些中国宗教方面的政府官员态度上很开放,还遇到一些官方的人士,他们都有很好的意愿,希望我们之间可以做更好的对话和交流,改善大家之间的关系。
1980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准许开放教堂时,大多数地方的教徒人数较前减少。经过80年代的恢复,90年代的发展,大多数地方的天主教会重新恢复、发展起来。
眼见耶稣圣容的惊喜,并不免除他们在天主威严前的惊吓!人一旦觉察到天主的荣耀,也随即觉察到自身的眇小,因而经验某种怕惧。这种怕惧是有益的,它让人想到天主的完美圆满,同时也敦促人迈向圣德。
我觉得换个角度来看宗教是很重要的,可以发现教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这个大公的教会应该更开放自己,更有包容心,学习他人之长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教会的发展更快,更健康,更完美。
其原因也许可以解释为:上帝面前,人们平等———博爱的精神内核更容易带来对外人的开放、宽容与尊重。有教堂的市场经济还有别的作用吗?有的,而且相当重要,那就是引导财富的消费,调节穷人与富人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恰恰这时,才更应满怀信心地向从未抛弃过其子民的天主上智开放,天主用圣神的力量领导其子民走向永恒的救恩计划。善牧还邀请那些接受福传不久的教会团体也要慷慨地献身向外邦人传教的事业。
向祂的爱自我开放,就是让祂住在我们内,使我们同祂一起去爱,在祂内和像祂一样;只有这样,我们的信仰才真正成为「以爱德行事」(迦五6);只有这样,祂才居住在我们内。
最后更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生命的末程。奶奶临终的时候,非常平安,不像是迎接她的死亡,而是以平稳的心态去迎接自己天堂。奶奶的一生在世人的眼里是平凡的,在子孙眼里,却是伟大的。
从1950年在日本从事传教的意大利米兰会神父在回顾录里面解释[日本战后宗教开放,受洗者突然增加。但教会组织没有团结,传福音的工作不协调]。 第二,教会对经济至上主义的反应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