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友:(对男教友耳语)“他像一尊美丽的雕像,我给他画张像吧!”男教友:“好的!”(女教友画好了,递给男教友)男教友:“太像了!”(雷伯饿了没有吃的,就在垃圾桶里捡吃的。)富婆:“哎呀,我的天哪!
麦金莱写道,“堂区和教堂不应该使人感觉像一个只是有时间的时候才来的企业或办公室:它是教友和更广泛人群的恩典源泉,我们应该把它呈现给世人。”
我每天几次蹬着小板凳在父亲背上上药,伤口不断涌出大量的脓水,爸爸筛糠似地哆嗦,痛苦地张着大嘴,每次都是如此,但没听他哼一声,只听他说:上药的痛和‘他’的苦比差远了。
13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孤苦;被误判、被拒绝、被抛弃……似这般情景,怎一个苦字了得!然而,没有苦哪有甜,不经风雨,哪见彩虹!
现在你有难,我就是再苦也不会丢下你不管的!她的话语奠筑了我继续存活的根基,激发了我男人是山的责任!我不再沮丧,从心里接受现实,重新整理人生的篇章。
汪院长与会士们共同劳动,同作克苦,堪为楷模。《省志》也记载:经过会士们20余年的改造,此地2000多亩沙滩建设成为1253亩耕地。
我们讲的最多的是苦:十字架、马槽、贫穷,为什么不多讲耶稣的复活,升天、平安、快乐、永生,天堂的无限美好!这些不都是人们追求的吗?这也不正是耶稣救赎人类的根本目的吗?
光钦佩方济各还不够,要通过他来与基督相遇,以“正确的信德、肯定的望德和完美的爱德”(方济各在十字架苦像前的祈祷,1:FF276)承认基督和爱慕他。教宗继续向这些会士们说:“极可爱的弟兄们,鼓起勇气吧!
高神父于1972年入熙笃会,当时已是75岁高龄,碍于会规,不能纳入正式会士,但神父内心已发爱主恒居之圣愿,无视外在之压力,每日从事劳动,克苦补赎,从不落后于人。
为此,救助饥饿穷苦的人,不只是爱德的行为,更是正义的要求•••••虽然“爱德遮盖许多罪过”(伯前4:8),但教宗提醒人们施行爱德时要谦逊,抵挡虚假光荣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