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故事是关于四旬期第四主日的福音:荡子的比喻。(路15:11-24)导师忆述当时我们修会有一间疗养院,在里面住的,大多都是八十岁以上的,生病的会士。他们一生都在非洲或拉丁美洲福传。
传教意向:为在传教区国家方兴未艾的修会团体重新发现传教使命、忠实于最基本的福音生活的选择;为他们能够慷慨地到天涯海角去见证和宣讲基督而祈祷。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说:“我们必须把这四位福音的模范见证当作长兄大姐来学习看待。瞻仰天主反射在圣人圣女生活上的光荣”。
以家庭为单位的人们就像串亲一样不时的出现在这里一起为过世的亲人祈祷,长眠在这里的人一定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在一个家庭或团体中,长期争论、批评、指责将无益于亲人间伤害的治愈及问题的解决。只有爱、宽恕、接纳、牺牲才是修和的基础,才会结出善果。金神父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良善温和之路,也结出了善果。
刘竹英用快板告诉人作人的道理一、祖辈烧香,人生巨变刘竹英1952年生于世代非教友家庭,而且祖祖辈辈供奉神仙,天天烧香,又都是带头人,刘竹英除了烧香还打善鼓。
这是福音中耶稣对门徒的召叫,“舍弃一切”更是他对门徒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是跟随的先决条件。在四本福音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主耶稣、训练和培育门徒的计划和过程。祂是一步一步地把门徒们带到成熟的地步。
以谦虚和蔼、不卑不亢、真诚相见;以身体洁净、心灵纯洁、待人以礼;以公正无私、善良仁爱、呵护弱小;以我们的行为为基督福音做活的见证。
教宗方济各于节日前夕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弥撒圣祭,在讲道中省思本庆日的福音内容(参阅路二22-32),特别聚焦于西默盎赞美天主的一句话“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参阅二30),以此剖析献身生活的意义。
耶稣在福音中曾说:“我父受光荣,即在于你们多结果实,结长存的果实。”(若望福音15:8)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光荣”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