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慎护守圣教者,保佑耶稣基利斯督之简裔。吁!
家庭建基在婚姻上,这是男女之间亲密结合与互补的表达,它成了孩童成长的第一所社会、文化、道德和灵性培育的学校,他们在父母身上看到一个导向寻求真理和爱天主的第一个见证。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是建基於承认「我们这时代的人们,尤其贫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乐与期望、愁苦与焦虑,也都是基督信徒的喜乐与期望、愁苦和焦虑」[1],教会建议要就我们这世界的难题与全世界人类大家庭交谈
他的靴子破旧不堪,马丁曾给他补缀过一次皮。附近的一位商人收留了他,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帮商人做点事。这时,他正在清理马丁窗前的积雪。马丁看了看他,然后就继续工作了。刚缝了10针,他又忍不住向窗外看了看。
他的父亲是一位草药药剂师和市议会成员,希望利玛窦能在城市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送他到罗马的萨皮恩扎大学学习法律。然而,利玛窦有其他想法,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于1571年加入了耶稣会。
这样的基督徒特别看重的是基督是否灵验,实际上把耶稣基督视为有求必应的基菩萨,只要他能救苦救难,能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健康,那就会相信和皈依。中国长期以来是个封建社会,农民习惯于顺服。
王修女二哥王基庸,1911年生,辅仁大学毕业后在教会辅仁中学、竞存中学教书,后来到天津海关工作,负责接收物资,解放后被迫回家,后到唐山培仁女中教书,1975年退休回北京。
一道道皱纹雕刻下他们人世生命的坎坷和岁月的沧桑;一丝丝白发书写出他们对仁慈天父的无比的爱和对慈母教会的无限的情;一颗颗火热的心浸泡在圣神充满的活水里;一声声呼唤渴望普天下所有的人都归向基督的羊栈。
祠堂述古记碑的碑文显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位身居高官的叫作赵承基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重新出资修建犹太会堂——一赐乐业(希伯来语,以色列的古音译)清真寺的经历。
前年冬天在庆祝郭正基、朱问渔二位晋牧典礼上与一位自治区宣传部很有水平的干部的谈话中,得知他曾在城川下乡二十多天,他发现天主教传入城川蒙古族后,当地牧民发生了与众不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