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话应该拓展到大公运动的领域,使全体领受了圣洗圣事的人们最终实现基督所教导的合一。从而在那些真诚寻找天主的人们的眼中,福音更加可信。教会为人服务的同时,旨在遵循正义的道路。
就像耶稣教导我们的一般,在圣洗圣事时,我们触碰信徒的耳朵和嘴唇,因为如此,他便可以听见、传播天主的话语。在大殿中,有205名成人在复活节守夜礼期间领洗。
祂在我们每个基督徒的心中嘘气,使我们能以天主子女的身份祈祷,我们因著圣洗的确成了天主的子女。”。另一方面,耶稣在其它场合对天父的称呼“无疑离《天主经》的经文很遥远”。
她入会后获得了一个会名玛拉·方济各修女(SisterMaraFrancis),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她又重新使用自己的洗名。
“你们平信徒因著圣洗圣事应成为负起责任的人,将信仰向前推进。
洗者若翰和三松不仅是天主白白赐予的恩典,更是「我们白白领受救恩的象征」。教宗指出,「没有人能拯救自己」。唯有上主带来救恩,唯独祂能救我们脱离悲惨与残暴。「你若不信赖上主白白赐予的救恩,就无法得救」。
保禄经历了这种从黑暗到光明的经验,这也是初期教会时期圣犹斯定将洗礼称为「光照」的圣事,“这也是我们在圣洗圣事中获得的经验”。教宗接着强调,耶稣虽然带来光明,但是“祂的子民拒绝祂。
一个关于公务司祭职的讨论势必会引出对普通司祭职和圣洗圣事的讨论。
他们回答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却说是厄里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位先知复活了。祂问他们说:但你们说我是谁呢?伯多禄回答说:天主的受傅者。祂严厉嘱咐他们不要把这事告诉人。”
教宗继续表示,事实上,“藉着圣洗获得的释放”使我们得以“获得天主子女的全部尊严”,因此,在"我们牢固地扎根于我们的文化根源"时,我们也会"向进入每一种文化的信仰的普救论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