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在兰其亚诺居民们的倡议下,圣髑被移入一座专为纪念此圣迹而特制的大理石祭台中。自1574年起,教会对此次圣迹展开了多次调查。1970至1971年间,人们从新启动了对于此次圣迹的调查。
上曾登过刘俊鸿神父一篇名为《神父爸爸的呼声》的文章,呼吁各界人士关注小丽莎,后来收到一些人的捐款,但无法回复致谢,今日孩子的养母想借信德一角来表此谢意,同时也请报社代为呼吁,或者提供医疗信息,或者在祈祷中纪念
神父每天在举行弥撒圣祭中,是耶稣自己作祭品,履行最后晚餐上耶稣所说:“……这就是我的身体……这一杯就是我的血……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的圣事。
四旬期有双重特性:1、借着对洗礼的纪念或准备,2、并借着苦行(作补赎、克苦……),使教友更热切地听取天主圣言,在心中对天主圣言作更大的开放,更热诚地参加礼仪,并专务祈祷,实行爱德善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避恶行善
基督徒寄赠圣诞卡,不可疏忽圣诞节的意义,它是纪念救主耶稣诞生的节日。耶稣的降生尘凡,是为了拯救世界,他给人们带来新生的希望,给社会带来和平的讯息,给困苦弱小者带来安慰和信心。
另外,旁边的一张书桌上摆有好几本册子,别忘了签上你的大名留下地址,这样除了留个纪念外,每年圣诞节你还会收到由圣诞老人寄出的圣诞卡呢!
这样一座完整的宗教老建筑,距今已过了整整100年,它不仅在宗教界有其相当的地位和纪念意义,作为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也有必要倍加呵护。(胡士新选自《长江日报》)
兹逢纪念沙勿略诞生500周年之机,我想重温其中片段,以表达我的怀念。
天主是爱,我们广布天主的爱是有多种方式的,献县天主堂印书房用书的芬芳传播福音,效果良好,我们应该纪念,应该学习,像那些勤勤恳恳的前辈一样,想尽办法把福音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圆满。
这封信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我一直小心地收藏着作为纪念。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回想主教因生前荣主爱人的德表以及面对痛苦的刚毅和忠贞,也蒙受了天主丰厚的光荣和恩宠,在耶稣升天赡礼蒙主荣召,我们心里也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