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心追求天主基督真道,在国事纷繁之际,不仅利用时间学习圣经和属灵书籍,还常和那些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传教士谈道。由于他熟悉圣经和教会历史,在世时曾写过许多教会题材的对联和诗歌。
主教说:“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善牧,为我们舍命;我们要认识我们的善牧,跟随他,听从他的教导,多读圣经、多祈祷,增加信德,践行爱德”。
每天的上午和晚上,在网络中,全体教友举行公共祈祷一小时,祈祷内容包括念玫瑰经、慈悲串经,为免瘟疫祈祷文,读圣经等。祈祷结束后,本堂赵神父通过网络降福全体教友。
他们解释道,“禧年的概念源自《圣经》,强调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公正和可持续的平衡。
在他的祖国担任初学导师后,他在罗马教宗圣经学院学习了几年圣经。2005年,他成为韩国的省会长,但在2009年被召回罗马,负责赤足加尔默罗会的远东和大洋洲部分。
此外,在整个旧约圣经中,许多人祈求天主怜悯时,都用灰作为他们悔改的标志。在《友弟德传》中,“凡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男女及幼童都俯伏在圣殿前,把灰撒在头上,在上主面前披上麻布”(犹4:11)。
——之外,他无法解释圣经的任何一处文字。1627年1月3日,方济会的杰罗姆主教主持了修会入学考试所需的口试。在选择主题时,主教随意翻开圣经,正好落在路加福音11章27节上。
郭神父以“与主相遇后的美好和改变”作为本次避静的主题,分别从圣经中的旧约人物梅瑟、达味、匝凯、雅各伯,到新约中的玛利亚和耶稣,每次一个课题,一个圣经章节,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灵修反省,带领大家回顾圣召的心路历程
《圣经》启示,自起初以来,人类便对天主的作为迟钝且充满对立。旧约先知曾谴责以色列子民无法觉察天主所行的“新事”,而耶稣也注意到了听众的不理解,所以用比喻讲话。
3、圣经分享方面:圣经分享定于每周一次,每次平均会有50至60人参加,时间定于周日晚上分享两个小时。为照顾那些主日不能来参与的教友,每星期二下午有一次圣经分享。这每周两次的分享基本上由教友们自发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