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区神长教友在抗震自救的同时,为了更好的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各堂区按照教区号召,发扬基督之爱的精神,同时也积极配合当地民政部门开展募捐献爱心活动。
12月15日晚7点,在北京南堂,一首首赞歌即将咏唱,这是浓浓之爱的流淌,是对天主的献礼;一曲曲圣乐,是幽幽之情的倾洒,是对圣婴的敬意。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住着这样两位教友:一个是自认为很虔诚的中年教友,天天参与弥撒、领圣体,堂里有什么活动一概不放过,各种经文背得滚瓜烂熟,念得速度非凡,唱得抑扬顿挫;另一个却是目不识丁的老年教友,一端经文也不会念
教宗为信友们讲解说,这个非凡的事件鼓舞人们跟随耶稣。而跟随耶稣,需要每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教宗指出,3名目睹耶稣显圣容的门徒昏昏欲睡,这是那些亲眼见到天主的奇迹却不明白的人的态度。
牧童、工匠、面包师傅、音乐家、提着水壶的妇女和玩耍的孩童」,代表了「日常生活中的圣德,以及每天非凡行事的喜乐。」「当耶稣与我们分享祂天主性的生命时,我们便能每天以非凡的方式行事。」
这些事,使我们失去了造物主之爱,也使得邻舍反目成仇。对我们这小群人而言,我们已完全融入‘不拥有世上任何短暂物质’的生活中。
复活的基督发显给恐慌不安的门徒时,总先要祝他们平安,因着基督的平安,这种兄弟之爱应用一种行动来表示,这行动按时代与地区习惯各有不同。
对於这份无尽之爱,我们是它的负责人,即使我们并不堪当此重任。最後,教宗吁请信友为所有即将跨越圣门的人祈祷,好使他们能理解和接纳我们在天之父的无尽之爱,祂不断再造、改变与革新我们的生命。
让我们以手足之爱和友善之情问候和接纳他们。教宗继续说,我们基督徒的可信度取决於是否接纳在身体上受伤的边缘人士,是否接纳在灵魂上受伤的罪人!
藉着这种方式,神学就能意趣横生,帮助我们活出一种有意识的信德、热情如火的爱德和望德;勉励我们屈膝接受天主之爱的碰触和刺伤。教宗在此不能不提到耶稣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