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棒,教我们读书写字。我毕业後还总记得她,因为第一位老师非常重要,是首先教你如何生活的那一位。我到了少年,做了神父以後还总是给她打电话。後来我担任主教,在她患病时予以帮助。她94岁时去世。
在南美洲哥伦比亚,有位名叫哥利雅·波罗的牙医,她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读书时,在雨天被雷电击中,灵魂见到了光明和各种异事,后来被救醒;动手术时,又死去,听到天主按十诫逐条审问她,后来她大叫,求耶稣基督救她
交谈中丁主教得知杨某的两个儿子正在读书,便安慰他们如果孩子学费上遇到困难同样可以得到我们教区上智助学会的帮助。两位患者及家属激动地双手合十不断地对主教的到来表示感谢。
在旧天津,学生们拿到法汉学校的毕业证书,就等于打开了一条到法国的机关任职和高等学校读书的通道。法汉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差异,有富家子弟,也有来自经济拮据的家庭,教友有优先入学的资格。
青年时期赴罗马读书,获得神学硕士和教会法博士学位。1947年7月13日晋铎,之后返回家乡从事牧灵工作,从1966年至1970年任教区秘书长。
我觉得“信德”是国内最适合教友的教会读物,但由于我们这里教友还不太了解,加上农村教友文化有限,多数又没有读书的习惯和时间,虽然我号召他们“索阅”,但应者有限。
要实际地促进青年女性和妇女读书和职业训练的权利,以积极一致的立法对抗各种形式的不公正的剥削和将她们的身体视为不相称的商品化。”
一位有远见的本堂神父帮助他继续读书,终于在29岁的时候晋铎。可是长上不大相信他的能力,其实他本人也如此,常为不能相称地履行司铎职务的情结所苦恼。
在那读书无用盛行的年代,在那靠工分吃饭的岁月,我和妻子含辛茹苦,义无反顾地让每个孩子上学读书,当时不少好心人劝我们别让孩子上学,为生产队放牛、看鸡,哪怕每天一个孩子挣得一分、半分工,也可挣点口粮。
大姐黄琴生,先后在黎里女子小学读书、教书,她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激进,是黎里镇第一位剪短发的新女性,其校友至今对她印象深刻。二姐黄顺如,嫁给我国著名翻译家蒯斯曛(吴江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