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无论早逝还是非晚年的不幸死亡以及一些癌症一直困扰着我们人类。(比如,英国凯特王妃在倍受癌症折磨三个月的考验后,昨日终于勇敢地对外公布了自己在1月罹患癌症的消息。)
少年时被北京的姨妈接去入读北京小修院;解放前夕,妈妈将其接回老家送到临清教区小修院就读;后考入山东教育学院,曾在河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班进修;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青岛市铁路学校、青岛市第21中、石家庄市第6中任教,晚年任教于石家庄教区备修院
闫春海夫妇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尽力能让更多的残疾、智障和孤寡老人们得到照顾,使他们能拥有一个平安幸福的晚年。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闫春海夫妇忙碌的身影和脸上的笑容。
晚年又得了绝症,遭受了这么多的痛苦和不公正的待遇?痛苦的确是一个谜,因为它始终是我们人类无法逃避的现实,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不仅在人生旅途中为了他牢牢凝视的耶稣基督而受尽了本不该经受的牢狱之苦,而且在晚年又经受了疾病之苦;最后,正如俞晓芳先生所说的,他所遇见的患这种病的人都死得很快,没什么痛苦,但杨老师却像被钉十字架的耶稣一样
我们也会牢记您的教诲,以您为榜样,修德立功,专心事主,善渡晚年,让我们在天国再见!2009年1月26日
父亲一生贫苦,却特别爱帮助别人,村里建教堂时更是全身心奉献,晚年虽被病魔缠身,却还念着修缮房子以及妈妈以后的生活,他教给了我做丈夫和爸爸应有的担当,他经常以念经和抄经来对抗疼痛,看着那扭曲的字迹,难以想象他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晚年德兰的心脏功能日见衰竭,华姿评论说:“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 华姿在最后几页中说:爱是最高超的,爱超越一切,是各种美德的灵魂,其他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或终止,但爱会留下来。
母亲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说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钱人,凑足了一百万台币,捐给天主教办的孤儿院,捐赠的那一天,她也亲自去了。我想起来,有一次一辆大型游览车带来了一批南部到北部来进香的善男信女。
晚年撰文《劳神父》以资怀念!链接: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