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91岁以上的老教友,他们心有天主,仰望天乡,信德坚固,无畏晚年生活困惑和害怕,却不忘感谢天主的恩宠,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丰盈,安祥平和。
一切悲观的死亡情结———害怕和忧惧,在基督徒看来,成了平安和喜乐。 “死亡只是生命的改变,并非毁灭。”这超然的生死观,赋予了基督徒一生的坦然;“天堂,我的家乡。”
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在两千大禧年的机会中勉励教会怀着希望,不要害怕地划向深处;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则激励每位基督信徒本着真理的爱德与他人往来。
我们不必害怕教会中神恩的多样性。相反,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种多样性中而欢欣鼓舞!在初期的基督徒团体中,多样性与一致性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而这种张力,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解决。再进一步。
尽管有时候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不如意,充满了伤痛,但是天主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爱的代言,让我们再次聆听天主的呼召,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
而很多时候,我们害怕温柔、害怕谦虚!」教宗最后说:「在结束这篇贺词之际,我愿向你们请求宽恕。请你们宽恕我和一些合作者的缺失,也请宽恕某些令人伤心难过的负面事件。请你们宽恕我。
教宗方济各用心回答了青年圣体运动的青年提出的问题,勉励他们不要害怕冲突。教宗解释说,没有冲突的社会和家庭是一座坟墓;唯有天堂内才没有冲突。
实在而言,真正的勇德不是他是否害怕,而在于他是否超越自己本性的能力去面对害怕。因为一个人在意识不到危险的前提下去担当一件事情,那不能算勇德。
19世纪著名英国传教士李文斯顿医生曾经说过:有些部落的人表现得很凶残,其实他们是害怕,故此用唬人来掩饰自己的胆小懦弱。应用到现今世界,我们也是老样子。人从古到今都要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害怕什么?
我们也可以从厄里亚先知那里学到更多,当他胜过假先知以后,因为他害怕异教女皇依则贝耳的报复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