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不愿意我们受困于外在事物、日常习惯,在意义重大的选择前无所作为。天主不希望我们在生活中甘心认命,压抑心中渴望改变生活的悸动,认为「一切都不值得奋斗」。
因此,宗座大使首先是一个「天主的人」,意思是「在一切事物之中、为一切事物去遵循天主;高兴地遵守他的诫命;为天主的事而不是为世界的人而活;直到通过慷慨的精神,接受因信仰衪而产生的痛苦,自由地将他所有的资源献给他
教宗方济各解释道:「我们一天中具决定性的事物就是上主的真实临在。我们渴慕上主,在心中接近祂,爱着祂。我们着实深刻地相信祂,由於相信祂,我们便真心爱祂。」
他当时询问青年:「事物能否有所改变?」青年同声高呼:「能!」教宗在信函中强调:「那呼声发自你们年轻的心,这颗心无法忍受不公义,无法屈服於丢弃文化或是冷漠的全球化。你们要听从那发自你们内心深处的呼声!
可是教会对于信仰,时常给予保护和提醒,尤其是那些带有危险性的一些事物,教会更是邀请教友小心注意。
女人向我们显示,活著的意义并非不停地生产物件,而是珍惜所存在的事物。唯有用心去看的人才能看得清楚,因为他懂得‘往内看’:在过错和脆弱中看到的是人和兄弟,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一切事物中看到天主。”
每个司铎都应是一个梦想家,就如同圣若瑟一样:不是坐在云端、脱离现实的梦想家,而是从所看到事物背后的超越性所在,那即是具有先知性的目光,能够在迷茫的地方看到天主的计划。
“米兰总主教玛尔蒂尼(CarloMariaMartini)在他写的首个牧函《生活的默观幅度》中说,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人为和实用功能性的事物,有失去沉思默观能力的危险。
对现代思想家希尔得布兰德(D.vonHildebrand)而言,方济具有“一种出神的圣爱”,这圣爱能够解放灵魂并开启人的心目,使人从上主的眼光来看所有的事物,希尔得布兰德认为方济称所有受造物为弟兄之时,
沉淀生活中的浮躁,过滤人世间的粗俗,创造奇妙的思维,洞察事物的深处,了解并能把握其本质。进而驾驭外在的事物而不被外在事物所驾驭的人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