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们的世界弥漫着消费主义、明哲保身、日进斗金和个人主义等各式「筵席」的时候,福音却召叫每个人参加神圣的盛宴,亲身体验与上主和与他人相遇的喜乐、分享、正义及兄弟情谊的共融。
首先说,当今社会上的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很有市场,不难说明问题。个人主义在道德观上表现为利己主义,一切以是不是对自已有利为转移,对自已有利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
在教会里服务的应有幅度谷寒松神父曾指出:现在谈到我们天主教会,很惭愧的是,仍然存在着个人主义、本堂主义、教区主义(谷寒松,〈地方教会与普世教会〉,《神学论集》,28[1976],第119页)。
在一个充满个人主义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友谊规劝的重要性,为的是要一起迈向圣德。圣经告诉我们,既使义人也跌倒七次(箴24:16),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软弱和不足的(参阅若一1:8)。
尽管有无数的努力,以促成国与国之间建设性的对话为目标,然而,战争和冲突那震耳欲聋的吵闹声依然有增无减,与此同时,流行病扩展蔓延,气候变迁的影响和环境质量都日益恶化,饥馑干渴的悲剧也逐年增加,并在个人主义而非互助共享的经济模式之下继续重演
与许多先进国家一样,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社会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他们希望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许多人一心扑在事业上,无暇顾及婚姻。
这就显示教会不是个人主义的,不是一个人做事,而是永远与他人同在,并且要不断在他人面前做见证。十二宗徒之所以十分独特,就是因为他们见证了耶稣的教导、受难与复活。此外,宗徒们还是耶稣最初的合作者。
这个共同的法则阻止自私的个人主义,并把每个人维系在一起,使他们和睦相处,为既定的目标勤奋工作。这样的准则当然也适用于更大的团体:从地方性团体到国家团体,乃至于国际团体。
「12」个人主义观念局限于认识能力,借此观念不能理解中介的含义,不能理解能够共享他人所见的能力,也不能理解共享的知识,此知识是爱所独有的。
6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建立在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之经济原则的现代文化潮流,已经把正义的概念从它的超性根源切断了,使它脱离了仁爱与团结关怀:‘人的社会’不是单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而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