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里服务的应有幅度谷寒松神父曾指出:现在谈到我们天主教会,很惭愧的是,仍然存在着个人主义、本堂主义、教区主义(谷寒松,〈地方教会与普世教会〉,《神学论集》,28[1976],第119页)。
尽管有无数的努力,以促成国与国之间建设性的对话为目标,然而,战争和冲突那震耳欲聋的吵闹声依然有增无减,与此同时,流行病扩展蔓延,气候变迁的影响和环境质量都日益恶化,饥馑干渴的悲剧也逐年增加,并在个人主义而非互助共享的经济模式之下继续重演
与许多先进国家一样,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社会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他们希望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许多人一心扑在事业上,无暇顾及婚姻。
这就显示教会不是个人主义的,不是一个人做事,而是永远与他人同在,并且要不断在他人面前做见证。十二宗徒之所以十分独特,就是因为他们见证了耶稣的教导、受难与复活。此外,宗徒们还是耶稣最初的合作者。
这个共同的法则阻止自私的个人主义,并把每个人维系在一起,使他们和睦相处,为既定的目标勤奋工作。这样的准则当然也适用于更大的团体:从地方性团体到国家团体,乃至于国际团体。
「12」个人主义观念局限于认识能力,借此观念不能理解中介的含义,不能理解能够共享他人所见的能力,也不能理解共享的知识,此知识是爱所独有的。
6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建立在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之经济原则的现代文化潮流,已经把正义的概念从它的超性根源切断了,使它脱离了仁爱与团结关怀:‘人的社会’不是单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而成立的
人们也正在经历沟通危机;面对日益复杂化、虚拟化的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对应着沟通本身的肤浅性和匿名性,有效地导致了真实人际关系的取消,有利于个人主义和孤立。
而圣神的效果却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迦5:22)在一个互不信任、挫折和沮丧的世界上,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人们被脆弱、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所包围,我们被要求去传播信仰,使人们相信
对修生的陪伴今天的修生受到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的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某些神职人员的坏榜样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修生们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