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现代文化越来越世俗化,因为它没有一个有位格的上帝的观念。“富人难进天国”这并不是说富人就不能进天国,耶稣曾对那个富家少年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
这个教会生活在走在世俗化的时代和社会中。教宗对司铎、执事、对所有从事牧灵工作的人、对信友们的鼓励让他们看出他们在今日社会中的积极、活跃的临在并对他们的临在加以鼓励。这实在是十分、十分重要的一点。
现在设想,如果教会厌倦了贫穷,再失去谦卑,生活又向世俗化发展,怎能活出基督、肖似基督?又怎能用整个生命带给世界基督的生活呢?
对于内心有所抗拒,疲于希望,或是处于世俗化浪潮中的人,教宗提出圣母玛利亚的榜样,她是在许诺和冒险之间回应圣召的芳表。教宗特别对青年说:「最大的喜乐莫过于为上主冒生命危险。你们别对上主的召叫充耳不闻。
我刚进教的时候,整天就是求一些世俗化的东西,而且还常常试探主。那时候,信主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我是为了结婚而领洗。每次我遇到任何不顺心或苦难的事,神父的话就在我耳边回响。
教宗指出,世界向来是非基督徒的地方,世俗并不是一件新奇的事,对教会而言,世俗化总是一种危险。许多人认为,我们的教会要做一个虽占少数却“真实可靠”的教会团体。
“我们的挑战正是要明白,教会如何在如今高度世俗化的美国履行自己的使命”。
这些青年虽然生在世俗化的环境里,但是内心对天主的渴求从未减少。“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你们,心中也会浮现各时代都有的重大疑问:我们从哪里来?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可爱的灵魂,你看有多少挂着空名,而纯粹世俗化的教友,不但不领圣事,反而纵欲无度,丧尽廉耻,你为这些人,口亲我的五伤并念以下经文”:(众念):吁!耶稣圣心,求你可怜我吧!
教友期望有“是神父的神父”,就是不遮掩自己身份的司铎,不世俗化的司铎,他们以他们的司铎身份为荣且确认自己的身份,并因而能够作为有说服力和可信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