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7年5月23日在佘山修道院举行的《金鲁贤文集》出版首发式与《金鲁贤文集》出版研讨会上,曾有讨论金主教所描述的渔民教友们的「一户一船」现象。
并于1951年6月29日与哥哥一起被祝圣为神父,且开始教授神学。1953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4年后,荣获正式大学教授的资格。
传教的教友,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神学,也许传教的时候讲的有不对的、错误的,长者要随时帮助,随时教导,随时教育,但是神父不要对教友过分的指责,要关爱传教员,这一点我觉得十分重要。
(雅1:19)后来,我自学了《信理神学》、《天主教教理》,《伦理神学》,《圣事论新编》,至今仍然在学习神学课程时遇到难懂的问题就去请教主教、神父。
(雅1:19)后来,我自学了《信理神学》、《天主教教理》、《伦理神学》、《圣事论新编》,至今仍然在学习神学课程时遇到难懂的问题就去请教主教、神父。
当年我一口气读完后,便被它深邃的神学和灵修思想所触动,更为小说中涉及到的痛苦、死亡、罪恶、宽恕、治愈等人类经验,以及天主(或曰上帝)在此过程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一神学主题而沉思良久。
在最后的15年牧灵生活中,王神父老骥伏枥,利用空闲,开始了辛勤的笔耕传教,多次在《中国天主教》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先后完成了《宣扬天主为人类作的大事》、《生命的奥秘》和《中华先哲的神学思想》三部著作。
事实上,不把关爱我们也属于其中的整个大自然,所谓的神学灵修充其量也只是某种“二元论”(dualism)哲学思想。
近年来,为了推进牧灵福传工作的发展,南堂先后开设了主日学、慕道班、传道员培训班,成立了接待组、圣心祈祷小组;为丰富教友们的信仰生活,成立了圣心合唱团、圣爱合唱团;为了更好地践行爱德、传播福音,南堂还成立了服务于堂区各项活动的爱心小组
2006年,他被堂区各小组代表推选为悉尼华人牧灵中心牧民议会主席,任职至今。牧民议会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堂区辅祭会、歌咏团、慕道班、探访组等小组的工作,服务华人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