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他当晚8点22分首次以教宗身份出现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与天主子民见面时﹐发表的简短讲话: 「弟兄姊妹们﹐晚安!
每一次在礼仪中,我们都会为全世界的和平祈祷,为天主圣教会的福祉和彼此的合一祈祷。我们将一直祈祷,直到我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的那一刻;因着天主的恩宠,我们将在基督内完全合一。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有信仰,就有爱,有爱,就有平安,有平安,就有天主,有天主,就什么都不需要了。
教宗以法利塞人西满邀请耶稣到家中作客为例,讲解天主的慈悲与宽恕。有一天,西满邀请耶稣同他吃饭。席间,他忽然看到一个名声不好的罪妇进来,跪在耶稣的脚前,用眼泪滴湿了祂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擦乾。
(依六6-8)教宗写道,谁若被天主的声音所吸引并跟随基督,他很快便会发现内心有一种克制不住的激情,渴望藉着福传和爱德服务将福音的喜讯带给弟兄姐妹。实际上,这就是做使徒的态度。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以《天主经》为主轴,提出三个把我们带到信仰核心的关键词:即天父、食粮和宽恕。教宗解释说,‘天父’一词是开启天主的心的钥匙。耶稣是日用粮,是生活的基本食粮。
“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斐2:6)这才是谦卑呀!伯多禄这样评论耶稣,说:“他受辱骂,却不还骂;他受虐待,却不报复,只将自己交给那照正义行审判的天主。”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讲解“祈祷”的主题,这一次谈到在祈祷中遇到的几个困难,如分心、枯燥和懈怠,需要加以“识别和克服”。在祈祷中不要因慰藉和枯燥时而交替的情况而泄气,却要有恒心。
其他各种情感,如憎恶、羞耻、温柔、敬畏、尊敬、欢欣、哀伤、嫉妒、骄傲、贪婪、憎恨、狂喜、懊悔、激动、羡慕、忧虑和快乐,都是由这三种基本情感衍生出来的。
主耶稣慈眼低垂,仿佛凝视着祭台上那枝斜插于瓶内的腊梅,那羊脂玉似的花瓣,如烟霞一般,缓缓的舒绽着……基督也在看花开花谢吗?清晨,到圣堂,乍见腊梅落下了些许花瓣,静静地躺在主前。